再次就是將坦克駕駛員、炮兵、炮兵觀察員編成訓練使他們在戰時能夠有效的協同。
很明顯,第三點是最困難的,前兩點無非就是從各個兵種中調一些人來并將他們湊一堆。
但戈利科夫卻完全沒有把第三點放在眼里,或者也可以說他根本就不關心這個。
原本舒爾卡還想讓他們在今晚等自行火炮到達后讓他們進行必要的訓練然后再上戰場,畢竟這是一款新裝備,在此之前蘇軍士兵從未用過。
然而,戈利科夫卻認為這完全沒必要。
“這其實并不是新裝備,不是嗎?”戈利科夫說:“坦克駕駛員開的是他們熟悉的坦克,炮兵操控的是他們熟悉的火炮!”
“話是這么說,但是……”
“沒有什么但是,舒爾卡同志!”戈利科夫說:“讓他們上吧,這些小伙子能行!”
舒爾卡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蘇聯人的神經難道一直都是這么大條嗎?
不過還別說,戈利科夫這個命令下達下去之后,那些臨時湊在一塊的炮兵、坦克兵還有觀察員等都沒有反對,在他們看來這似乎是很正常的……不就是門架在坦克底盤上的火炮嘛,他們能對付。
就算不能對付,他們到時擺弄擺弄了也就明白了!
至于戰場上有沒有時間擺弄,或者會不會因此被敵人一炮轟上天……那就是運氣問題了。
于是舒爾卡還能說什么呢?只能聽之任之了!
不過當晚十點二十幾分時,最終到達斯大林格勒的十三門自行火炮(另十七門被炸毀在運輸途中)出現在舒爾卡面前時,舒爾卡等人還是被一個意外搞得措手不及……
這批自行火炮并不全是76MM口徑的火炮,十三輛里有五輛裝備76MM口徑,六輛裝備85MM口徑,還有兩輛裝備152MM口徑。
舒爾卡馬上就給西索伊打了個電話:“你沒告訴我它們有三種口徑!”
“可是你沒問這個,舒爾卡同志!”西索伊回答。
舒爾卡不由差點暈倒,他以為這是裝備交接時必要的信息,所以的確沒問。
誰知道西索伊這個科學家根本就對戰場要求的信息一無所知,所以因為舒爾卡沒問他就沒說。
“它們是怎么回事?”舒爾卡問:“哪一種口徑可以應對敵人新型坦克?”
“都可以!”西索伊回答:“只不過距離不同,76MM口徑在兩百米左右可以擊穿,85MM口徑五百米,152MM口徑可以在七百米距離擊穿!”
與“虎式”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因為“虎式”能在一公里外將這些所有型號摧毀。
不過現在也只能用它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