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這也給了舒爾卡一定的壓力,也就是他提出的建議當然不能像戈利科夫等人一樣毫無建樹。
不過舒爾卡卻一點都不擔心,他此時已經胸有成竹了。
“德國人將主力集中在斯大林格勒正面!”舒爾卡指著斯大林格勒附近頓河與伏爾加河之間的狹長地帶,說道:“這些大多是德**隊,有幾十萬人,其兩翼則是由羅馬尼亞和意大利等軍隊沿頓河防御,也就是德軍防線是中間強兩翼弱。而我軍恰恰相反,我軍在中部的斯大林格勒因為遭到封鎖導致補給和人員嚴重不足,北面卻有的強大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南面有南方面軍……”
“你想說什么,舒爾卡同志?”赫魯曉夫問,眼里有些吃驚:“我知道這些!”
“我們為什么不包圍德國人?”舒爾卡說:“我的意思是說,他們兩翼薄弱,而且是戰斗力較差的羅馬尼亞軍隊,我們對他們擁有步、炮、坦甚至是空軍方面的絕對優勢!”
這是勿庸置疑的事實,羅馬尼亞軍隊的裝備不是德軍能比的,就像之前所說的,他們更多的是由“騾”和“馬”組成的軍隊,嚴重缺乏現代化運輸工具,坦克也是些性能較差的輕型坦克。
戈利科夫和阿基莫維奇也為舒爾卡提出的這個大膽的計劃感到震驚。
這并不代表他們贊同舒爾卡的計劃,而是這個計劃的大膽已經超出他們的想像……
首先,是戈利科夫和阿基莫維奇的想法都是被動防御,也就是德國人制造了某種麻煩他們想辦法解決這個麻煩,而舒爾卡卻提出主動反擊,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全面反攻,這在攻守及能動性就有本質的區別。
其次,戈利科夫和阿基莫維奇提出的都是集團軍級別的戰斗,地域僅限于斯大林格勒或是伏爾加河的東岸這些戰區,而舒爾卡提出的則是幾個方面軍的大戰役,地域牽涉到幾百公里甚至有可能更長的戰線,這是其它人甚至赫魯曉夫連想都不敢想的。
赫魯曉夫想了想,就點頭說道:“是一個有創意的想法,舒爾卡同志,但它并不現實。你也說了,羅馬尼亞軍隊是沿頓河駐防,這會彌補他們在戰斗力上的不足!”
赫魯曉夫是一語中的。
這也是德軍敢用戰斗力和裝備相對較弱的羅馬尼亞軍隊保護其兩翼的原因,另一方面舒爾卡不好說,那就是因為蘇軍戰斗力也普遍不強,所以羅馬尼亞據河防御就沒有多大問題。
這也是舒爾卡這個計劃的難點所在:史上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之所以能突破兩翼包圍德軍,是因為冬季來臨河水封凍。
可是現在,想等到冬季來臨顯然不可能。
但舒爾卡卻認為此時的蘇軍并不一定要等到冬季。
因為……
“我們有兩棲登陸船,政治委員同志!”舒爾卡說:“我認為它能幫助我們突破羅馬尼亞軍隊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