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是你的想像,不是嗎?”赫魯曉夫說。
“不,政治委員同志!”舒爾卡說:“我們有過實戰,在2號火車站附近,我們用兩棲登陸船渡過了察里察河!”
“有這回事?”赫魯曉夫表示出了一點興趣。
赫魯曉夫不知道這件事很正常,一方面是這事發生不過幾天時間,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它只能算是一場小戰斗,時間短規模小,對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來說算不上什么。
戈利科夫適時朝阿基莫維奇揚了下頭,阿基莫維奇會意,馬上就找出相關文件然后遞到赫魯曉夫面前。
“這是關于那場戰斗的報告,政治委員同志!”阿基莫維奇介紹道:“它的目的是炸毀被敵人占領的鐵路橋,它同樣是舒爾卡同志指揮的!”
赫魯曉夫聞言又看了舒爾卡一眼,然后才坐了下來慢條斯理的翻閱著文件。
偶爾赫魯曉夫還點了點頭,時不時的還停下認真看幾分鐘,接著問:“這是否是因為德國人不知道兩棲登陸船可以用于渡河作戰?我的意思是說,他們對此沒有準備所以讓我們取得勝利!”
舒爾卡知道赫魯曉夫這話的意思……這其實不是字面上的問題,或者說字面上這個問題并不重要,畢竟鐵路橋已經被炸毀了,德國人有防備沒防備都改變不了這個結局。
赫魯曉夫擔心的其實是德國人對此有防備,于是就會引申到對兩翼的羅馬尼亞軍隊駐守的防線有防備,于是蘇軍在兩翼的進攻就不會像進攻鐵路橋一樣那么順利。
舒爾卡想了想,就回答道:“德國人有可能有所防備,問題在于他們短時間內根本補不上這個缺口!”
赫魯曉夫將目光投往地圖,然后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形勢很明顯,德軍將主力用于進攻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羅馬尼亞軍隊和意大利軍隊共二十余萬人沿著頓河防守著138公里的漫長的河岸……從德軍來說他們不得不這么做,因為他們兵力有限,只能將戰斗力弱的部隊用于防御側翼然后集中兵力進攻斯大林格勒。
否則,德軍根本就不可能對斯大林格勒造成有力的沖擊和威脅。
但是,這恰恰是德軍的弱點,無法彌補的弱點。
也就是說,即便德軍意識到兩棲登陸船有可能對他們兩翼造成威脅,他們也無可奈何,除非德軍在蘇軍進攻前撤退,但這又是不可能的,希特勒不會允許這種事發生……上次進攻莫斯科已經失敗,那次失敗還可以推說是因為天氣問題或者準備不足,這次對斯大林格勒的進攻卻是在充分的準備下發起的,如果再次失敗,幾乎就意味著德軍永遠也無法戰勝蘇聯,因為接下來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斯大林格勒。
沉默了好一會兒,赫魯曉夫才說道:“還有一個問題,舒爾卡同志,我們怎么規避敵人的空中優勢?如果沒有空中優勢的話,我們又怎么才能在敵人的反攻下穿插并將德軍主力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