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這是實時諷刺空軍一把……朱可夫作為最高副統帥,而且指揮著幾次針對科特盧班的大規模進攻都以慘敗告終,心里當然對不給力的空軍有許多怨言。
諾維科夫老臉一紅,雖然有些尷尬但還是不得不承認:“你說得對,朱可夫同志!這同時也使指揮系統十分復雜,航空兵師至少要有三個指揮分部分別指揮三個機種,如果任務出現新的變化的話,又會出現有些指揮分部忙得不可開交而有些指揮分部卻無事可做的現像!”
這樣的編制不能說是錯的,事實上它還是一種超前的戰術,因為現代航空兵就有混編師、混成旅這樣的編制,他們更多的進行多機種協同訓練以應對風云多變的戰場。
相應的,現代步兵也逐漸走向“合成營”,也就是半步、炮、坦、工兵……幾乎將步兵所有基礎兵種編到一個營里,于是這支營幾乎可以獨立完成所有步兵能完成的任務:步坦協同、步炮協同、破障開路等等。
然而,現代的這些混編師、合成營都是建立在強大的后勤補給能力、維修團隊,先進的通訊、信息裝備等技術以及充分的訓練上。
此時的蘇聯在這些方面可以說是一地雞毛,這其中尤其是通訊設備,有些落后的戰機彼此間的通訊還需要靠發射信號彈來完成,在這種情況下搞混編純粹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所以,重要的不是它們是否分散!”諾維科夫若有所思的說:“而是應該把他們按機型統一編制!”
“是的!”舒爾卡回答:“我認為這樣會比之前好得多,因為這樣我們可以把維修、后勤以及指揮等等,全部按機種分類,這樣就會很大程度簡化維護、后勤和指揮,從而在與敵人作戰時不至于產生各種混亂!”
戰場上的東西總是越簡單越好。
復雜的確有復雜的好處,比如將各機種混編,就意味著蘇軍任務一個航空兵師都可以獨立完成一個復雜的任務。
問題在于“理想總是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蘇軍根本無法承受“復雜”帶來的副作用,于是優點一個沒有缺點卻一個不落,不打敗仗才是怪事。
思考了一會兒,諾維科夫就點頭說道:“有道理,我們應該這么干,這樣一來……我們就應該將航空兵集中指揮,而不是將他們分配到各部隊!”
這就是蘇軍航空兵編制的另一個弊端,就像坦克一樣,他們幾乎是將飛機配屬給步兵。自上而下有統帥部航空兵、方面軍航空兵、集團軍航空兵和軍屬航兵。
這種編制方式造成的結果就是航空兵受步兵的作戰方向和區域限制……比如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航空兵就只負責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戰斗,就算南方面軍的航空兵在空中與德國人打得你死我活甚至全軍覆沒,原則上說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航空兵都沒有義務參與,也就是說就那么看著,等著德國空軍各個擊破。
所以,舒爾卡想也不想就表示贊同:“當然,諾維科夫同志,它們當然要集中指揮統一作戰!”
此時,赫魯曉夫、朱可夫兩人似乎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