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從另一方面來說,也就證明了舒爾卡的“清白”……政治委員都沒找到破綻,那就意味著沒有問題,甚至其它人也不敢懷疑什么了。
原本赫魯曉夫帶舒爾卡來,只是為了討論這個作戰計劃并說服諾維科夫。
他的計劃是當天晚上就返回斯大林格勒繼續整頓士氣。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因為舒爾卡向諾維科夫提出一連串的改革建議,于是諾維科夫希望舒爾卡能留下與他一起進行空軍的改革。
赫魯曉夫一想覺得這也是應該的。
首先,是空軍改革非同小可,它的成敗幾乎就決定了這個包圍計劃能否實施,從而也就決定了斯大林格勒的存亡。
其次,如果包圍計劃可以實施的話,那么斯大林格勒的戰斗就顯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不是說不重要,它同樣需要拼死防御拖延時間,否則一旦讓德軍全面占領斯大林格勒,那么德軍就可以據頓河、伏爾加河構筑防御,到時即便是蘇軍成功包圍德軍只怕也難以下嘴。
區別在于:包圍計劃之前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能夠守住斯大林格勒上,包圍計劃之后,戰略重心就由斯大林格勒轉到了外圍的幾個方面軍上。
再次,如果空軍在改革過程中出現什么新問題的話,那么以舒爾卡的才華說不定就能過關斬將一路帶領空軍走上正軌,畢竟是舒爾卡提出的改革理論。
由于戰役的緊迫性,所以空軍的改革十分迅速,一天不到諾維科夫就與他的參謀在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內構建了一個改革指揮部……這是為了更好的與步兵將領尤其是朱可夫討論,畢竟這次改革很大一部份是為步兵提供掩護,他們更需要了解步兵的需求并與其協同。
然后,諾維科夫等包括舒爾卡在內徹夜未眠,連夜趕出了一套空軍改革計劃書,并秘密送往莫斯科……它需要最高統帥部尤其是斯大林的批準。
在等待批示這段時間諾維科夫等人也沒閑著,他們已經開始做各種準備工作了,比如編制調動名冊、聯系火車、汽車準備運輸裝備等。
這與之前蘇聯軍隊的慢節奏、低效率完全不同。
不過這也正常,現在是戰爭時期,任何一點時間的浪費都很有可能影響整場戰爭甚至是蘇聯的命運……斯大林格勒戰役如果失敗了,德軍就很有可能封鎖、控制巴庫油田,從而徹底改變蘇德戰役的結果。
因為事關重大,所以誰都不敢掉以輕心,從上到下包括斯大林自己在內都將所以與斯大林格勒戰役相關的計劃列為最高優先級。
第二天傍晚莫斯科就有了回音。
電報是斯大林親自發來的:“我完全同意這個改革計劃,你們務必盡一切努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這些改革!在未來幾個月里,你們可以調動一切所需資源,我們沒有時間再等下去了!”
指揮部里霎時就暴發出一陣歡呼……雖然大家都知道這計劃多半會通過,但心里還是有一絲擔憂,因為最高統帥部里不缺古板、無能而又固執的將軍,他們坐在辦公室里不了解戰場不了解情況卻總能做出自以為是的決定。
幸運的是這些并沒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