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是一個夾在頓河與伏爾加河兩個險地之間的咽喉要道,占領這里幾乎就相當于將蘇軍分成了無法互相增援的兩塊,到時敵人就會陷入全面的被動。
“可是我們的側翼十分薄弱,將軍!”副官提醒道:“一旦他們發起反攻……”
“他們沒有那么多的兵力發起反攻,弗蘭克!”保盧斯回答:“就算有,也只是些烏合之眾,我們可以輕易將他們擊潰,就像我們之前所做的一樣!”
“是,將軍!”副官無奈的回答。
保盧斯這個決定或是這種說法看起來很傻,或者也可以說是不客觀。
但其實保盧斯沒有其它選擇……有句話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戰場上很多情況其它也是如此。
比如保盧斯現在的處境,久攻不下的斯大林格勒眼看就要落到自己手里,他又何嘗不知道側翼薄弱有被敵人進攻并突破的危險?
但是,知道又能怎么樣呢?
在沒有其它援軍的情況下,要補充漫長的上百公里的兩翼防線……除非是把正在進攻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團軍主力抽調回去用于防守頓河。
就像之前所說的,防御一方總是需要更多的兵力。
這個結果是保盧斯不能承受的,同時也是希特勒絕不會同意他這么做的。
于是,保盧斯只能寄希望于敵人在側翼的動作只是虛張聲勢,是敵人在斯大林格勒即將陷落時的垂死掙扎。
另一方面,保盧斯還有一種想法,他希望羅馬尼亞軍隊利用頓河至少能擋幾天。
如果能擋幾天的話,那么保盧斯就能抽調援軍協助他們防御。
抽調援軍與補充兩翼防御是兩個不同概念:前者是哪里遭到攻擊就往哪里增兵,后者則是處處兼顧每一點都要增兵,它們所需要的軍隊數量完全不同。
因此,保盧斯叫住了正準備離開的副官:“弗蘭克,命令杜米勒雷斯庫將軍加強防御,同時,保持鐵路通暢,組建一支快速反應部隊隨時準備增援側翼!”
“是,將軍!”
保盧斯能做的僅此而已。
他不知道的是,在頓河的另一邊,載滿了新兵、坦克和火炮的列車正一列列幾乎不間斷的開往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并抓緊時間進行整編和訓練。
雖然,那些剛運上來的大多是沒有作戰經驗的新兵,其中甚至有許多是女人和孩子……戰斗打到現在,在成批成批的士兵被德軍圍殲的情況下,即便以蘇軍的動員能力也出現兵源緊缺的情況,莫斯科方面不得不再一次降低征兵標準號召更多的新兵投入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