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六點,第82步兵團準時進入第11號位置。
位置編號是從0開始,從北往南第一個數由0至9編了十個登進攻點,分別安排了十個團實施兩棲登陸作戰。
其中有七個團為機械化步兵團,除了獨立摩托化步兵第38旅的兩個團是攻占火車站之外,其余五個團都是突破敵人防線并朝敵人縱深穿插。
第二個數字代表該團所在的位置,比如第82步兵團的11號位置就是縱向和橫向都是第二線。
其實橫向不完全算是第二線,擺在第一線的就是裝備有兩棲登陸船的海軍步兵營及工兵部隊,只不過在這場戰斗中他們暫時調由集團軍司令部指揮……這是為了能統一指揮兩棲登陸作戰避免造成混亂。
所以舒爾卡帶著部隊只需要在后方等著,等著前方部隊發起進攻甚至工兵部隊架好浮橋然后再前進。
小雨淅淅瀝瀝的下著,偶爾從樹上掉下來的水滴打在頭盔上發出一聲聲清脆的“嗵嗵”聲,周圍死一般的寂靜,小動物都像知道要發生什么似的躲起來避兇,只有雨水打在白樺樹葉上發出沙沙的聲音。
舒爾卡趴在工兵事先挖好的隱蔽戰壕里,稍稍探了下頭觀察下對岸又將頭縮了回來。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對面的羅馬尼亞人沒有察覺到蘇軍即將到來的進攻,因為他們的探照燈還像往常一樣來回照射河面。
在此之前,即便是羅馬尼亞軍,其炮火對蘇軍也構成優勢。
確切的說不是羅馬尼亞軍炮兵強大,而是蘇軍將大量的炮火集中投入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其它方向的炮火難免有些薄弱。
另一方面,就是德軍的空中優勢始終會以蘇軍的炮兵陣地為目標,所以整場戰爭蘇軍炮兵都有種低人一頭的感覺。
在這種情況下,羅馬尼亞軍通常會在頓河另一面每隔幾百米開一盞探照燈觀察蘇軍這邊的情況……這些探照燈通常都在低平的碉堡內,蘇軍炮火很難將其炸毀,同時蘇軍炮兵如果開火就會在夜里暴露自己的位置于是就會成為敵人炮兵的目標。
羅馬尼亞士兵就是用這種方式來防止蘇軍在夜里偷襲或是潛渡。
這也是頓河防御很難被突破的原因之一……夜襲吧,在探照燈及碉堡火力之下渡河基本是找死,白天進攻雖然會好些,但卻會遭到德軍空中力量的打擊。
這也是德軍對兩翼頓河防線比較放心的原因。
事實也的確如此,史上蘇軍也一直拿頓河防線毫無辦法,雖然他們是戰斗力較差的羅馬尼亞軍隊駐防,直到冬季頓河封凍羅馬尼亞軍隊優勢不在。
現在的區別,就是蘇軍要在頓河封凍之前突破這道防線,雖然有兩棲登陸船,但在這種情況下依舊有風險。
而身為羅馬尼亞軍,如果他們知道蘇軍將發起大規模反攻的話,就不應該像現在這樣亮著探照燈,因為這會暴露其碉堡的位置給蘇軍提供目標。
身邊傳來幾聲粗重的呼吸聲,舒爾卡扭頭望去發現是杰尼索科夫。
雖然在黑暗中看不見他的臉色,但不用想也知道他緊張了。
“放輕松!”舒爾卡說:“這只是一場小戰斗,我們甚至不是打第一場仗……等我們過河的時候,敵人可能都在逃跑了,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