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這其中舒爾卡還聽說海軍步兵營被打退一次。
信息是從安德里安卡那獲得的。
“我們可能要等更長的時間!”安德里安卡說:“剛從上級那收到的情報,海軍步兵營正在組織另一次進攻!”
“怎么回事?”舒爾卡問。
“據說是對岸的地形問題!”安德里安卡回答:“對岸被炮火炸出太多的彈坑,甚至是河岸也是如此,很多兩棲登陸船無法正常登岸!”
這么說舒爾卡就明白了。
如果河岸是自然形成的話,通常都會有一個平緩的過渡,這種平緩的過渡就適合兩棲登陸船從水里轉到陸地。
問題是蘇軍炮火準備是無目標的地毯式轟炸,于是河岸也就是水線附近會被炸出一個個彈坑。
這些彈坑對兩棲登陸船是致命的。
首先是彈坑在水下,從表面上根本無法發現下方有坑。
其次就是此時的兩棲登陸船還沒有完全上岸,也就是一半在水里還有浮力,于是整艘船處于半懸浮狀態。
這時陷進坑里由于沒有足夠的壓力于是車輪很容易打滑,于是兩棲登陸船就無法動彈了。
幸運的是這種狀況并非無法解決,因為兩棲登陸船已經順利到達河對岸擱淺,于是海軍步兵營的士兵當機立斷馬上跳進河里涉水進攻。
每一次進攻時,是因為發生了這種突發狀況于是失利。
第二次進攻海軍步兵營的士兵就有了準備,他們在兩棲登陸船上裝了幾個沙袋……這些沙袋一方面可以增加兩棲登陸船的重量增加車輪的摩擦力,另一方面還可以用這些沙袋來填補彈坑。
于是第二次沖鋒就十分順利,一輛輛兩棲登陸船沖上河岸然后載著一個個如狼似虎的士兵直接闖入羅馬尼亞士兵的防線縱深與其纏斗在一起。
仗一旦打到這一步就大局已定了。
兩棲登陸船沖進敵人防線縱深就意味著給敵人帶來內部壓力,于是他們對河面的火力封鎖就成級數的下降。
于是,用不了多久,就會有越多越多的蘇軍登陸,越多越多的兩棲登陸船闖進防線縱深,羅馬尼亞士兵組成的河岸防線很快就因此崩潰。
這一點完全在羅第四集團軍司令杜米勒雷斯庫的意外之外,他以為羅馬尼亞河岸防線至少可以撐幾小時等增援的德軍卸下裝備趕往河岸。
沒想到這邊德援軍裝備還沒卸完那邊就發來緊急求援的電報說河岸失守了。
“前后只有半小時!”杜米勒雷斯庫不由大怒:“你們有碉堡,有鐵絲網,有頓河防線,甚至還有炮兵協同,卻只守了半小時?!”
“將軍!”前線指揮官驚魂未定的報告:“敵人有兩棲登陸船,很多兩棲登陸船!頓河防線在他們面前幾乎不存在,因為他們可以直接從河對岸沖進我們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