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泥濘地里騎兵相對于其它兵種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們可以不依賴公路,受過訓練的戰馬以及騎術高超的戰士可以在泥濘的野地行軍,于是他們很快就一路打到了普洛多維托耶。
沙普金中將被這幾場小勝沖昏了頭腦,他甚至對政委說:“瞧,沒有任何一支部隊比得到我們騎兵,誰說騎兵不適合現代戰爭?讓那些滿嘴胡言的家伙見鬼去吧!”
“接下來我們該怎么做?”政委問:“特魯法諾夫同志的命令是等候機械化部隊趕到再發起進攻!”
沙普金中將遲疑了下,就對政委說道:“這是我們證明自己的機會,政委同志!我認為我們應該進攻!”
政委想了想,就點頭同意了沙普金的說法。
原因是政委也是一名騎兵,他也不愿意騎兵面臨被撤編的命運,所以他也像沙普金一樣迫切的想在戰場上證明自己,甚至可以說這是所有騎兵共同的愿望。
于是,沙普金等了兩小時。
這兩小時不是因為特魯法諾夫的命令,而是為了等待其它未趕到的部隊以及另一個騎兵師第81騎兵師趕到普洛多維托耶北面。
等一切準備得差不多時,沙普金就命令部隊發起進攻。
進攻是在M1927火炮的掩護下展開的。
M1927火炮被蘇聯騎兵們親切的稱為“騎兵炮”,意為騎兵專用炮。
這么說的確不為過,因為這款炮是在1925年研發1927年裝備的。
在那年代,蘇軍主要是以馬匹機動,包括火炮在內。
于是,蘇聯就考慮研發五款適合馬匹機動的步兵炮,這就是M1927,它為了減輕重量使馬匹能拉得動將炮管設計得很短。
隨著戰爭的發展,步兵有越來越多的火炮選擇,同時M1927炮也無法滿足步兵的反坦克需求……M1927炮在100米的距離內以90度角命中目標只能穿透34MM厚度的裝甲。
這種穿甲能力甚至都無法對付前方平均裝甲厚度30MM的二號坦克,因為它很少有機會能靠近坦克100米還不被對方炸上天。
于是,步兵已基本將基淘汰。
但騎兵卻因為馬匹機動的重量問題無法使用威力更大的步兵炮,于是M1927就儼然成為“騎兵專屬”。
騎兵的進攻十分迅速,他們高喊著一邊駕馭著馬匹往前飛馳一邊舉槍射擊……其實騎兵的確不容易,就比如這個戰術動作,要想在快速沖鋒的馬匹上保持平衡的同時解放雙手射擊,還要有準頭,這不下心血去練是無法達到這程度,就像冷兵器時代在馬背上彎弓搭箭然后百步穿楊一樣。
問題就在于戰場是個現實的地方,它并不會因為是否有訓練、是否不容易就決定勝負。
這些訓練和不容易有時是無用甚至起到反作用,就像南轅北轍犯的是方向上的錯誤,無論再努力也不會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