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他有意不包圍普洛多維托耶……這就是兵法里常用的“圍三厥一”,也就是有意不圍死。
這種戰術對德軍來說或許不管用。
因為德軍士氣高、素質好,對德軍搞“圍三厥一”就是放開一個口子讓德軍保證后勤補給,那就純粹是自找麻煩。
但羅馬尼亞軍隊和意大利軍隊可不一樣。
這兩國的軍隊士氣較差作戰意志不堅定,如果把城圍死了反而會讓他們“困獸猶斗”,反而是開一個口子讓他們有機會逃跑……這就讓他們人心惶惶的抵抗不住誘惑,于是等會兒跑幾個,等會兒跑一隊,防御很快就崩潰了。
但特魯法諾夫這個戰術卻沒能如愿,兩支機械化部隊一左一右的趕到側翼并發起進攻后還是沒有多少人逃跑。
這讓特魯法諾夫感到很奇怪,這與他知道的羅馬尼亞和意大利軍可有點不一樣。
就在特魯法諾夫不解時,參謀匆匆拿著一封電報走進指揮部向他報告:“特魯法諾夫同志!是德國人……我們發現一支德**隊!”
“德**隊?”特魯法諾夫吃驚的抬起頭來。
對于蘇軍來說,德**隊的另一個意思就是“麻煩”。
“是的,德**隊!”參謀回答:“他們正從喬佳納亞直逼我軍左翼,兵力大約有兩個師!”
特魯法諾夫將目光投到地圖上并找到喬佳納亞的位置,接著倒抽了一口涼氣,說:“難怪駐守普洛多維托耶的羅、意兩軍保持著超凡的士氣,他們在等著德國人發起進攻!”
接著特魯法諾夫忍不住責怪了一聲:“為什么會突然有這兩個德國師?我們居然一點都沒察覺到它們的存在?!”
“他們或許是剛增援到普洛多維托耶的!”參謀回答:“我們的情報系統還沒來得及發現并做出反應!”
蘇軍的情報主要來自游擊隊和百姓。
這是他們的長處,因為這里原本就是蘇聯的土地,到處都是蘇聯百姓,蘇軍可以隨意安插間諜或是偵察人員,然后通過這些人為軍隊收集情報。
這種情報網的缺點就是往往因為沒有打入敵人內部而流于表面,所以有相當的滯后性,比如現在兩個師的德軍搭乘火車快速增援普洛多維托耶就沒有及時傳到蘇軍指揮部。
不過現在追究這些責任沒什么意義,特魯法諾夫盯著地圖看了一會兒,就下令道:“命令近衛步兵第91師、獨立坦克第55團馬上趕往左翼駐防,同時命令坦克第254旅加快渡河速度前往增援!”
“是,特魯法諾夫同志!”
兵多將廣就是好,隨便都可以抽出一個步兵師一個坦克師前去應戰。
但其實特魯法諾夫這個命令犯了一個錯誤……用一個步兵師和一個坦克師對付德軍的兩個機械化師原本沒什么問題,兵力相當而且蘇軍也是精銳。問題在于兩個師一旦用于防御就必須將兵力鋪開,于是對德軍來說又成了“攻大于守”的有利局面。
或者也可以說,特魯法諾夫少將在突然知道側翼有敵人而且還是德軍的時候,就已經亂了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