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姆洛夫一時無語,這個舒爾卡完全沒考慮到失敗的情況而只考慮戰勝的情況。
“你憑什么這么有信心!”薩姆洛夫問:“我是說,你確定德國人一定會上當?”
“我不確定,將軍同志!”舒爾卡回答:“我只是在碰運氣!”
薩姆洛夫聞言差點暈了過去,一百多架飛機,碰運氣?
薩姆洛夫并不支持舒爾卡這種做法,但因為赫魯曉夫的命令,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按舒爾卡的計劃做。
赫魯曉夫的命令很干脆:“要么你下命令,要么我讓別人下命令!”
薩姆洛夫當然知道這話是什么意思……要知道他的航空兵第2軍有兩個航空師,每個航空師都有一套指揮系統,隨便把其中一個師長升為司令取代他就可以了。
其實舒爾卡也不完全是碰運氣。
一方面是舒爾卡相信戰斗打到現在德軍戰機已經實力不濟,至少在數量上會出現問題……德軍戰機的數量其實一直都不占優勢。
另一方面,則是舒爾卡知道此時是戈林準備使有空運滿足被困的德第六集團補給需求的時候。
于是,戈林就需要一大批的運輸機,另外還有積蓄大批的航空燃油,同時還需要組織大批的殲擊機……運輸機需要殲擊機的保護。
舒爾卡甚至還知道,因為運輸機嚴重不足,戈林甚至下令將轟炸機當成運輸機使用為第六集團軍運輸物資。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德軍不太可能像薩姆洛夫擔心的那樣,派出一批戰機作誘餌,暗處再躲藏著大批殲擊機等著蘇軍上鉤。
當然,戰場從來都不是能確定敵人怎樣怎樣,所以還是有運氣的成份。
舒爾卡賭贏了,因為德軍沒有這樣的“計中計”,這除了德軍戰機不足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輕敵……德軍認為以一個大隊的殲擊機完全有能力打退任何來犯的敵人,畢竟敵人飛行員都是“嫩白菜”。
但事實卻并非如此。
蘇軍一個殲擊機航空師朝德軍殲擊機大隊猛撲下來……70架對30架,兩倍以上的數量優勢,空中馬上就到處都是飛機發動機的轟鳴,以及有如撕破布似的機槍嘯聲,接著就是一架架戰機冒著黑煙從空中墜落下來。
另一方面,德軍“亨舍爾”機群聽從命令調頭就走。
從某種程度來說,威廉指揮的殲擊機機群并非拋開攻擊機機群,而是用自己來拖住敵人殲擊機群使B機群得以逃跑。
想法是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德B機群還沒飛出多遠,空中就俯沖下來一架架戰機沖進德機群……又是一個航空師的戰機,雖然是蘇軍的強擊機,但以80對60,同樣也是數量占優。
更重要的還是以有備打不備,一個俯沖下來第一時間就將德軍攻擊機擊墜了十幾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