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盧斯不是沒有考慮過不顧一切違抗命令帶兵突圍,但他知道這不會成功的,也不可能成功。
如果說有什么人違抗元首的命令還安然無恙的話,那就是在非洲作戰的隆美爾了。
但保盧斯卻知道自己和隆美爾不同。
這并不是說希特勒更器重隆美爾……事實上,無論是誰,只要違抗元首的命令通常都不會有好下場,即便他深受元首信任。
隆美爾之所以能成為例外,是因為他違抗了元首的命令還打勝仗,取得了出乎元首意料之外的戰績。
在這種情況下,元首才會選擇假裝什么命令也沒有下過,順水推舟的就默認了隆美爾的做法。
但是現在,保盧斯看不到一點能取勝的機會,即便自己違抗命令選擇突圍也是如此……這只是會讓德軍敗得沒那么難看而已。
所以,如果違抗命令的話,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元首暴跳如雷就地解除保盧斯的職務讓別人取代他,接著就是將保盧斯送上軍事法庭。
想到這,保盧斯只能對著話筒說道:“是,元首閣下!我執行命令,希望我的補給能像空軍元帥說的那樣準時足量的送達!”
“當然,我的將軍!”希特勒松了一口氣:“這是我的承諾!”
但事實證明希特勒的承諾一文不值,因為在第6集團軍被包圍的當天,送到他們手里的補給就沒有達到要求……其中有幾架飛機送到德軍手里的補給竟然是無法食用的調料。
這從另一方面說明了戈林組織這次所謂的“空中運輸”的混亂。
“空中運輸”遠不像戈林說的那樣簡單,同時德軍的補給本身也并不充足。
同時戈林為了能夠湊足運輸補給的飛機,將轟炸機和攻擊機也用于運送補給用,這又削弱了德空軍力量。
這也是第51集團軍僅僅只有幾個混編航空團就能勉強保證空域安全并向目標前進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就是頓河方面軍加快對斯大林格勒德軍的包圍,迫使德空軍不得不將主力用于應付頓河方面軍。
不過舒爾卡卻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說是壞事吧,頭頂上沒有敵人的戰機繞圈時不時的俯沖下來打一梭子彈或是丟下幾枚炸彈,當然不是壞事。
說是好事吧,因為這第51集團軍就沒理由減緩速度了。
舒爾卡相信特魯法諾夫也是同樣的心情。
不過他們沒辦法,因為第二天早上,最高統帥部就給第51集團軍派來了一個政委。
這個政委表面上是派來協助特魯法諾夫指揮作戰的,但誰都知道……他其實是來監督第51集團軍有沒有陽奉陰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