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曼施坦因十分被動,兩支部隊變成一支部隊,那么所有的變化就都沒有了,他似乎只能與蘇軍面對面的強攻,而這顯然不是德軍擅長……確切的說是很不劃算的,蘇軍最喜歡的就是這種沒有穿插、沒有花樣的消耗戰。
此時曼施坦因手里說是有一個集團軍(頓河集團軍),其實就只有6個師:坦克第6、第23師、4個步兵師和一些加強部隊。
另外還有2個羅馬尼亞騎兵師,不過曼施坦因不知道它們能干些什么,除了偵察或是保護補給線之外。
如果說有什么安慰的話,那就是兩個裝備有“虎式”坦克的重坦克營。
這么少的兵力是不可能再分成兩個部份夾擊蘇軍防線的……這么做只會讓自己被分割包圍。
這也是曼施坦因不得不停下進攻腳步的原因,雖然他知道這時同樣也是敵人困難的時候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組織起進攻。
睜著地圖看了好一會兒,曼施坦因就下令道:“命令坦克第6師轉移到北面,第23師轉移到南面,第35步兵師在正面構筑防御!”
“防御?”副官聞言不由一愣:“可是元帥閣下,元首希望我們馬上進攻!”
“那是之前!”曼施坦因回答:“如果元首沒有調走托爾莫辛突擊集群,我會執行他的命令的!”
副官沒敢說什么,轉身就將命令傳達了下去。
其實曼施坦因這樣的布署才是高明的。
原因是德軍兵力太少了,可用的只有6個師,而蘇軍僅在卡拉奇一帶就至少有9個師,這還沒包括其源源不斷的趕到這里的預備隊以及隨時可以從兩翼增援的友軍。
這兵力上的懸殊使曼施坦因只能取巧:用精銳的坦克部隊發起進攻壓縮卡拉奇兩翼補給線。
至于正面,則轉攻為守,讓步兵構筑戰壕與敵人形成對峙,希望能用少量的兵力而且是步兵頂住蘇軍正面的進攻。
因為德軍的動作是在白天,所以羅科索夫斯基第一時間就得到德軍的情報。
“羅科索夫斯基同志,德國人在構筑防御工事!”參謀說。
“構筑防御工事?”羅科索夫斯基皺了皺眉頭。
沒有進攻已經讓人感到奇怪了,德軍還構筑起工事,這不是救援斯大林格勒應該做的。
但很快,羅科索夫斯基就明白德軍為什么會這么做了。
羅科索夫斯基沒有遲疑,第一時間就打電話給第57集團軍司令托爾布欣中將。
“敵人想要包圍卡拉奇!”羅科索夫斯基說。
“包圍卡拉奇?”托爾布欣疑惑的回答:“他們沒有那么多兵力……”
“不,他們有!”羅科索夫斯基回答:“因為你們背靠頓河,而且坦克部隊無法與敵人匹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