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舒爾卡的計劃又必須突破這道銅墻鐵壁。
就在舒爾卡為它發愁時,安德里安卡走到身邊報告道:“舒爾卡同志,羅科索夫斯基同志來了!”
“什么?”舒爾卡一抬頭,就看到羅科索夫斯基從指揮部外走了進來。
羅科索夫斯基一看到舒爾卡就發出爽朗的笑聲并上前給了舒爾卡一個大大的擁抱。
“好久不見,我的朋友!”羅科索夫斯基說:“沒想到我們還能在這里見面!”
“羅科索夫斯基同志,只怕你是專程來找我的吧!”舒爾卡說。
羅科索夫斯基笑著點了點頭,說:“被你看穿了,舒爾卡!那么,你知道我為什么來找你了吧……我還以為你會被調往頓河方面軍,沒想到你竟然拒絕了!”
這時舒爾卡才知道,之前赫魯曉夫說要將舒爾卡調往頓河方面軍參加解放斯大林格勒的戰役其實不僅僅是因為“關系”。
舒爾卡猜得沒錯。
其實從一開始羅科索夫斯基就知道圍攻斯大林格勒并不像最高統帥部想像的那么簡單。
別看頓河方面軍因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拆解而變得十分強大,羅科索夫斯基手里的部隊越來越多權力也越來越大,但其實羅科索夫斯基并不希望這樣。
因為對地羅科索夫斯基來說,原本頓河方面軍雖然是幾個方面軍中實力最弱的一個,但它的任務就只是牽制、騷擾并配合第62、第64集團軍與德第6集團軍作戰。
在這種情況下,羅科索夫斯基有很大的自由,他可以隨心所欲的指揮部隊與敵周旋,這也是他的長處。
但是,在接收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大部軍隊并變更了頓河方面軍的戰略標后,頓河方面軍突然就變成了整場戰役的主攻部隊。
這并不是說羅科索夫斯基不敢擔此大任,而是這樣一來,他的指揮就會受到最高統帥部的干擾……如果放手讓羅科索夫斯基指揮的話,這場仗根本就不會打成這樣。
而最高統帥部最大的作用,就是遠程指揮然后失敗了就前線指揮官背鍋。
此時的羅科索夫斯基就是那個背鍋的前線指揮官……卡拉奇陷入困境,頭疼的不是最高統帥部而是羅科索夫斯基。
“我們嘗試了各種方法試圖阻止敵人對卡拉奇的包圍!”羅科索夫斯基指著地圖說:“比如在兩翼構筑防御陣地,比如從中間突破,但都沒能成功!曼施坦因是個厲害的對手,他根本就不打算進入卡拉奇與我們巷戰,并且他們也不需要這樣,可我們就已經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