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駐守卡拉奇的第57集團軍只能主動進攻以避免被敵人包圍。
但是,如果卡拉奇能得到長期、穩定的補給,那么蘇軍根本就不需要主動進攻,他們只需要守在卡拉奇占據這個點就夠了,曼施坦因的頓河集團軍即便打到頓河也算不上是救出第6集團軍,因為第6集團軍無法安全、有序、大規模的渡河。
于是,蘇軍一改之前的貿然突進,而是將兵力收縮至卡拉奇外圍防線及城內,安心等著德軍進來打巷戰。
碰到這樣的問題,曼施坦因就有些不明白了。
“怎么回事?”曼施坦因自言自語道:“他們竟然放棄反攻?”
“或許他們放棄了,因為他們意識到無法阻止我們前進!”副官說。
“也許吧!”曼施坦因回答:“但補給被切斷的卡拉奇只有死路一條,難道他們有其它的補給方式?”
曼施坦因的第一反應就是以為蘇軍會以空投的方式補給。
因為如果地面被包圍的話就只有空投這個可能。
于是,曼施坦因馬上命令空軍在卡拉奇一帶補充夜間偵察機和戰斗機……白天完全不用擔心,德空軍在對第6集團軍實施運輸的同時已全面掌握了斯大林格勒的制空權。
所以曼施坦因認為,蘇軍肯定是打算利用黑夜進行空投。
羅科索夫斯基的確是這么做的,他讓幾隊運輸機在還處在試驗階段的夜間戰斗機的掩護下在斯大林格勒外圍活動……蘇軍其實在41年就開始研發夜間戰斗機了,這種夜間戰斗機裝有“片麻巖”機載雷達用于夜間定位,另外駕駛室內采用紫外光以及使用熒光材料的儀表盤,這使飛行員在黑暗中也能看見儀表并操控飛機飛行。
但是蘇軍研發人員對空戰方向有所誤解,他們認為未來的戰斗主要還是白天大規模作戰,所以更重要的提高飛機的速度、防護和火力等。
因此,在蘇德開戰后工業進行轉移期間這款夜間戰斗機就停止研究。
直到在戰場上德軍的夜間戰斗機到處肆虐,蘇軍才再次把夜間戰斗機提上日程。
此時這款暫定為“PE-2”型夜間戰斗機正好需要進行測試,于是就被羅科索夫斯基派上了戰場。(注:該型戰斗機于43年定型量產,命名“片麻巖2”)
不過這些運輸機和夜間戰斗機僅僅只是與德軍偵察機一個照面就掉頭回航,德空軍想要追擊就遭到大批來自地面的探照燈照射,接著就是一片防空炮猛轟。
這一來曼施坦因倒放下心來,因為他由此就確定蘇聯人的確是想用空投的方式為卡拉奇提供補給。
這也就是羅科索夫斯基高明之處……他其實一早就考慮到這個問題:如果突然讓第57集團軍從進攻轉為防御任由德軍包圍,那么敵人必定會懷疑。
確切的說是曼施坦因。
羅科索夫斯基當然知道他的對手是曼施坦因。
如果曼施坦因起疑心,就必定會找出卡拉奇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為了不讓曼施坦因過早的發現蘇軍利用頓河運輸,羅科索夫斯基就讓運輸機和夜間戰斗機演了一出戲。
這其中尤其是新型夜間戰斗機……這款戰機在此之前都沒出現過,所以曼施坦因就更是信以為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