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爾卡看了看表,距離中午還有兩小時。
“我們還需要多久才能將敵人清除?”舒爾卡問。
安德里安卡在地圖上圈了一些建筑,然后計算了下平均占領建筑時間,接著就回答道:“至少需要五小時……而且,越往核心區域可能會越困難,因為建筑更密集!”
舒爾卡知道安德里安卡這話的意思。
建筑更密集也就是說幾幢建筑的德軍可以互相掩護,比如兩幢間隔只有五十米的建筑,它其實就形成了一道防線,因為兩棲登陸船無法插入兩幢建筑間,如果強行這么做的話就會遭到兩幢建筑交叉火力的打擊。
這還只是兩幢建筑,如果是多幢建筑密集的連成一圈或層層疊在一起并且還高低不一,那么實際上就形成一個火力堡壘。
在這種情況下,蘇軍的兩棲登陸船就完全沒有了以多打少從各個方向圍攻一幢建筑的優勢。
相反,還形成了一種“敵在暗我在明”、“敵在高處我在低處”的劣勢。
一旦形成這樣的對峙,那幾乎就是要等敵人把子彈打完才能拿下蘇羅維基諾了,那就遠不是五小時能達到的。
“我們可以考慮用炮兵轟炸!”安德里安卡提了一個建議。
“這需要很多的炮彈!”米哈依爾維奇反對道:“而我們要轟炸的目標卻相對分散而且也不大,如果轟炸其中幾幢建筑還沒問題,但這么多的建筑……”
建筑被水淹只露出面積不大的屋頂,炮兵想要準確命中目標并不容易,除非是用十幾發炮彈或是用“喀秋莎”對一個目標進行覆蓋射擊。
于是就像米哈依爾維奇說的那樣,如果是有限的幾幢建筑還有可能,但要把所有建筑都炸掉……蘇軍的補給還沒有強大到這地步。
想了想,舒爾卡就問了聲:“蘇羅維基諾的民房大多是木房還是磚房?”
“大多是磚木混合!”安德里安卡回答:“就像我們其它的建筑一樣,用磚構筑框架,用木構筑屋頂甚至是側墻!”
舒爾卡點了點頭,又問:“我們有一個強擊機航空師?”
“是的,強擊機航空兵第206師!”安德里安卡回答:“這個航空師全部是伊爾強擊機!”
“舒爾卡同志!”米哈依爾維奇說:“你不會是想用這些強擊機去對付那些建筑吧?”
“為什么不呢?”舒爾卡反問。
“那不會有什么效果的!”米哈依爾維奇說:“戰場到處都是濃煙和水汽,再加上小雨……飛行員很難找到目標,而且就算找到目標也很難準確命中!它們甚至還有危險!”
這并不是說伊爾2會被德軍擊落,以伊爾2的裝甲,德軍的輕武器基本無法對其構成威脅。
米哈依爾維奇說的是伊爾2在能見度低的超低空作戰,一不小心就會撞上突出的建筑或是別的什么。
不過舒爾卡當然知道這個。
他回答:“也許,我們不需要找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