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貝利亞同志!”西索伊起身走到舒爾卡身邊,他先是向舒爾卡介紹了兩個人:“這是帕夫洛維奇.科羅廖夫同志,火箭炮專家,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喀秋莎’。這位是庫爾恰托夫同志,物理學家!”
雖然西索伊沒有介紹庫爾恰托夫的功勞,但舒爾卡卻依稀記得這個庫爾恰托夫是負責和組織蘇聯核科學技術的。
核科學這東西蘇聯從戰爭爆發前就開始了,只不過在戰爭爆發后斯大林要求所有科學家都將興趣集中在可以打敗敵人的武器和裝備上,于是庫爾恰托夫只能將核研究擱置轉而研究黑海艦隊的艦艇消磁問題。
舒爾卡與兩人一一握手,意識到眼前齊聚一堂的都是蘇聯頂尖的科學家。
“舒爾卡同志!”科羅廖夫首先發問:“關于你提出的猜測……它雖然在某些方面合理,但我認為也有不合理或者說無法解釋的地方。比如,德國人為什么要研發這樣一款裝備,它有什么意義?”
這的確是個武器專家能提出來的問題。
武器專家首先考慮的就是這款裝備的實用價值,如果沒有實用價值的話,那么耗盡時間和精力去研發它就是種浪費。
見舒爾卡沒回答,科羅廖夫就補充道:“我的意思是說,德國人如果想將一枚炸彈丟掉我們的土地上,他們根本就不需要這么做,他們只需要派出轟炸機就能辦到!”
這話說的的確有道理,因為德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制空權的問題,就算現在也差不多,只要德國空軍愿意投入足夠多的殲擊機護航,幾乎可以說沒有他們炸不到的地方……就連蘇聯莫斯科紅場閱兵,蘇聯空軍也要用盡全力而且還是在德軍準備不足的情況下才攔得住。
換句話說,就是德國人完全可以用更小的代價、更簡單的戰術……轟炸機掛上炸彈直接往目標投。
這樣一來,研發一款可以自行飛行的炸彈對蘇聯來說就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也許它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用途!”舒爾卡當然不敢一下就點破,他回答道:“有許多東西我也不確定,科羅廖夫同志,因為我也是靠猜測。不過我想,如果德國人要研發這樣的一款東西的話,就一定有它的道理!”
“所以我并不認為德國人研發的這東西是你說的那樣!”科羅廖夫說。
“我們只是猜測,科羅廖夫同志!”舒爾卡說:“既然是猜測,我們為什么不多往下猜一些呢?”
“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說……”舒爾卡回答:“假如我們有一款這樣的裝備,它可以自動飛行,飛到目的地之后爆炸……”
“那不就是一枚炮彈嗎?”科羅廖夫打斷了舒爾卡的話。
科羅廖夫或許是一名很優秀的武器專家,但他的思維還是跳不出現有的框架。
不過這似乎很正常,又有幾個人能跳出他熟知的世界而有超前思維?!
“我們可以大概的分析下它的性能!”舒爾卡對著桌上的照片說道:“首先,因為它是依靠燃料飛行的,所以很可能會有超遠的飛行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