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也可以說舒爾卡的想法沒那么簡單。
事實上,從蘇軍的角度出發,蘇軍更希望德軍投降部隊內部能有不一致的聲音甚至流血沖突,這對蘇軍是有利的。
一方面,德軍越亂就意味著更容易控制不會有突發反抗這種事。
另一方面,德軍流血沖突甚至國防軍與黨衛軍狠狠的打上一仗互有傷亡,最終蘇軍接收的俘虜就不至于如此龐大也可以少養活幾張嘴。
這三天的準備時間……實際上不是給保盧斯的,而是給蘇軍的。
“在德國人并不知道第6集團軍準備投降的情況下!”舒爾卡說:“頓河集團軍依舊會繼續往卡拉奇進攻。而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因為我們已經與保盧斯談好了條件,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在積極準備投降而前線進入休戰狀態,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將大量原本應投入斯大林格勒的兵力、裝備、補給投入到卡拉奇戰役!”
“你的意思是……我們應該把目標轉向頓河集團軍?”特魯法諾夫問。
“為什么不呢?”舒爾卡回答:“雖然曼施坦因足智多謀而且頓河集團軍得到巨炮以及新部隊的增援實力有所增強。但是,曼施坦因是在斯大林格勒告急的情況下不得不對卡拉奇發起進攻,更重要的還是……一旦頓河集團軍知道保盧斯率部投降,就會有種被騙的感覺!”
“說得對!”佐洛塔廖夫贊同道:“他們會瞬間失去作戰的動力,因為他們的目標是將第6集團軍救出去,如果第6集團軍投降,他們也就失去了繼戰斗的意義。另外,我們甚至可以放出風聲,說第6集團軍幾天前就與我們達成了投降協議,這樣一來……頓河集團軍其實就是被第6集團軍騙進我們的包圍圈的!”
特魯法諾夫不由“哦”了一聲,說道:“在那一刻,頓河集團軍的士氣會受到極其嚴重的打擊,甚至有可能崩潰,而我們就在那時發起反攻?!”
舒爾卡點了點頭。
這正是他考慮的,佐洛塔廖夫能第一時間知道他想什么,這說明佐洛塔廖夫已經有相當的進步了,他已經知道站在敵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了。
接下來的事不需要舒爾卡操心,佐洛塔廖夫馬上將計劃上報最高統帥部。
之所以是佐洛塔廖夫上報,是因為這樣做的速度會更快些,否則如果由特魯法諾夫來,那就要先報告方面軍司令、方面軍司令再往上報,而且受重視的程度也不一樣……此時政委制度還沒有廢除,政委的權力依舊比主官大。
至于斯大林為什么還沒有對政委動手,舒爾卡認為這是正確的。
原因是現在正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關鍵時刻,蘇軍與德軍打得正緊張,并且蘇軍還占據明顯的優勢,如果斯大林突然下令廢除政委制度……只怕會出什么亂子。
事實證明佐洛塔廖夫更有影響力,不過兩小時的時間計劃就批下來了,甚至在計劃批下來的時候第一列開往第51集團軍的補給車就已經從茲納緬斯克火車站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