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洛塔廖夫是擔心第6集團軍的軍心會有變化。
這擔心并非無的放矢,頓河集團軍其實不需要攻下卡拉奇,他們打到卡拉奇對被困于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團軍就是一種聲援了,甚至如果是這樣的話,第6集團軍和頓河集團軍全力夾攻卡拉奇將其占領并完成突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到時,甚至保盧斯看到這種形勢的變化投降的心都會動搖。
從某方面來說,佐洛塔廖夫的想法還更穩妥,因為第6集團軍的投降那可是近百萬人,這么大的勝利對蘇軍來說已經足夠了,所以不應該再有其它橫生枝節的變化。
而舒爾卡這種說法,也就是誘敵深入的說法,就是一種不穩定因素,或者說會給這個勝利帶來更多的不確定。
但舒爾卡卻堅持自己的意見。
“如果德國人發現他們連頓河集團軍都差點被包圍,或者列車炮已經被我們炸毀甚至俘獲了呢?”舒爾卡說:“那么這一切就不會發生了,是嗎?”
“列車炮?”佐洛塔廖夫眼睛不由亮了起來。
另一邊,正在指揮頓河集團軍全力進攻的曼施坦因一點都沒有意識到已經有人在打他的列車炮的主意了。
德軍的戰術依舊是沿著巨炮敲開的缺口進攻和穿插。
巨炮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與空中力量更好的協同……一發炮彈過去,冒起的煙霧和塵土空軍看得一清二楚,于是馬上就知道哪里是步兵進攻的重點。
接下來該怎么做就不用說了,他們馬上就會把炸彈投擲在附近的敵方火力點上。
經過幾次進攻后,德軍終于利用坦克的優勢在蘇軍防線上打開了一個缺口并向其縱深推進。
這一次,德軍推進的速度讓曼施坦因頗為滿意,因為兩小時不到就推進了兩公里,如果能保持這速度,那么在天黑前部隊就能打到卡拉奇城外。
但這時副官卻向曼施坦因報告:“元帥閣下,菲弗爾上校報告,敵人似乎有些奇怪,他們的防線和工事都沒有被破壞,但防守的兵力卻很少!”
“他審問過俘虜了嗎?”曼施坦因問。
像這樣的事,最好的辦法就是問問敵人。
“是的!”副官回答:“俘虜的回答是……他們得到命令,為了減少我們列車炮的傷亡,他們必須分散布署。另外,還有人因為對列車炮產生恐懼而逃跑了,于是兵力由分散變成不足!”
“這很合理,不是嗎?”曼施坦因反問:“那么,菲弗爾上校在擔心什呢?”
“菲弗爾上校認為事情不像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副官解釋道:“他懷疑這是敵人的陰謀!”
曼施坦因搖了搖頭,說:“命令菲弗爾上校,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