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尼亞明科或許是從一開始就看出了這些優點,畢竟他是空降軍司令,尤其還是與德軍有“思想交流”的空降軍司令,再加上之前就有考慮過空降點,所以整個過程都沒有表示疑惑,只有在舒爾卡說到空降至城區發動群眾作戰時才向舒爾卡投來意外的目光……顯然,就連他也沒考慮到這一點。
接著,佐洛塔廖夫就問了句:“您有什么問題嗎,韋尼亞明科同志?”
“不,我沒有問題!”韋尼亞明科回答:“我完全贊同舒爾卡同志的計劃,這三個目標構成的三角形防區很適合空降作戰!”
韋尼亞明科這是行家一說話就知有沒有。
其實這也是舒爾卡有心這樣布署的,三角形防區之所以更適合空降作戰,尤其是蘇聯空降部隊作戰,是因為蘇聯空降部隊沒經驗同時訓練不足。
更糟的還是,在經驗、訓練不足的情況下還要乘著夜色空降作戰……這不可避免的會發生空降點出錯部隊難以集結等一系列問題。
然而,這些問題卻可以通過戰略布署盡可能弱化。
這個布署就是由三個進攻點構成的三角形區域。
簡單的說,如果只有一個進攻點的話,那么蘇軍空降兵只能朝一個位置空降,其結果就是有些部隊甚至會被空投到偏離目標數十公里外的區域,根本就無法趕到空投點當然也就無法發揮作用。(注:一年后蘇聯在第聶伯河空降作戰中就出現部隊偏離空降點幾十公里的情況)
但是三角形防區就不一樣了,它看起來是個三角形防區,其實如果用于空降的話就會是以這個三角形為中心的圓,只要空降在這個圓的任何一點都有可能采用就近原則趕到其中一個進攻點并投入戰斗。
而這個圓,則有幾十公里的范圍。
也就是說,這種布署首先就能盡可能的把這三千空降兵充分的利用起來。
“唯一的缺點!”韋尼亞明科說:“就是兵力太少了,只有三千人,讓他們同時進攻三個目標的話,我們第一批就要把所有人都空降到目標區域,也就是說我們完全沒有預備隊,如果出現情況的話我們無法為他們提供增援!”
舒爾卡點了點頭,韋尼亞明科這是說到點子上了。
“所以我們只能勝利不能失敗!”韋尼亞明科說:“任何一點,只要失敗不僅是本身的損失,還會使這可以互相增援的三角形防區成為兩點之間的線性防御,這很容易被敵人分割包圍!”
“是的,你們有信心嗎?”舒爾卡問。
“說實話,信心不是很大!”韋尼亞明科苦笑著搖了搖頭:“因為我們對付的是德國人,而他們的行動通常十分迅速,尤其是布圖爾村……”
說著韋尼亞明科指著地圖上布圖爾村的位置說道:“相比其它地方,米洛韋城區有百姓和游擊隊可以利用,有建筑依托打巷戰,三號高地占據地利據險而守,而布圖爾村卻一沒有百姓二沒有地利,他們只能依靠自己。”
韋尼亞明科說得對,布圖爾村的確是最危險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