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征調?”舒爾卡有些不解。
韋尼亞明科這種方法的確可行。
一方面,部隊里來自米洛韋的士兵有不少,一聲令下就有許多人能擔任向導,他們空降到那片區域,就能從周圍的地形判斷出自己所處的大概位置,然后以此進一步行動。
另一方面,每個連隊補充三人,也就是差不多每排一個,這樣的空降兵被批量空投下去,這些熟悉地形的“向導”也會較均勻的散步在士兵周圍,空降部隊的官兵很容易就能找到他們。
舒爾卡的疑惑是……
“如果是臨時征調的話,就無法保證他們會傘降,不是嗎?”
“當然!”韋尼亞明科回答,然后看著一臉懵的眾人,反問:“他們的確不會傘降,有什么問題嗎?”
舒爾卡與特魯法諾夫互望了一眼。
這不只有問題,而且問題大了。
雖然這些“向導”不需要準備、整理自己的降落傘,雖然傘降時也會自動開傘……但傘降可不只是降落傘那么簡單,尤其是在著地的那一瞬間,如果不知道簡單的控制降落傘避開危險區域,如果不知道著地時的動作要領,輕則摔傷,重則被串在樹上或者扭斷脖子。
然而,這些似乎對于蘇軍來說都算不上什么。
因為就算有這些傷亡,但那些“向導”還是能有相當一部份人順利落地……更何況,那些“向導”摔傷了也沒關系,原本就不指望他們參與作戰,他們只需要認出所在地大概在哪個部位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這些“傷亡”或許都在韋尼亞明科中將的考慮范圍內。
由此可見,韋尼亞明科中將的思維相當慎密,只不過似乎有些無情……不過這似乎正是一名為將者必備的素質。
正在幾個人討論的時候,通訊兵就興奮的報告:“有消息了,第一空降團降落在三號高地附近,第二空降團和第三空降團的位置分別在米洛韋的東部和南部……”
幾個人聞言不由一驚,兩個空降團在米洛韋城區附近,這是不是意味著最困難的布圖爾村沒有部隊?!
不過事實并非如此。
因為這里所說的第幾空降團,實際上只是攜帶電臺的指揮團隊……他們降落后先確定自己的位置,然后用電臺向指揮部報告。
然而,這至少也證明布圖爾方向處于無人指揮狀態。
“也不至于無人指揮!”韋尼亞明科說:“因為事先我們就告訴過每一個人,他們空降后很有可能出現這種狀況。接下來的戰斗,就需要他們自發的組織起進行戰斗!”
“但他們無法與我們聯系,也就是我們無法與之協同!”佐洛塔廖夫抱怨道:“你們為什么不讓他們多帶幾部電臺!”
“我已經這么做了,佐洛塔廖夫同志!”韋尼亞明科說:“但我們只有二十一部電臺,其中十二部已經分配給了空降部隊!但我們不能保證它們降落到地面后還可以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