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步兵團以及步兵第11師,馬上轉移到沃羅涅日!”這是貝利亞發來的命令。
原則上貝利亞沒有指揮第82步兵團的權力,但現在第82步兵團是內務部步兵第11師的教官團,算是借用給內務部,于是當然是步兵第11師上哪第82步兵團就上哪。
命令很快就得到執行。
這或許是因為步兵第11師屬于內務部,而國內幾乎所有交通、后勤等工作都歸內務部管,所以薩拉耶夫只需要一個電話,馬上就有幾列火車趕到米洛韋等著他們。
直到這時舒爾卡才真正感受到內部務的奢侈……幾乎所有運往前線的戰士搭乘的火車都是悶罐子車,也就是沒有車窗沒有座位的那種。
這無可厚非,因為前線調度最重要的就是多、快、方便。
任何一列火車拉出來,只要是沒有座位的悶罐子那就是通用的,不僅可以裝人也可以裝貨,而且還可以裝很多,這會減少運輸和調度過程中很多麻煩和不必要的混亂……后勤機構不需要考慮哪些是運貨車廂哪些是運人車廂。
至于人在里頭是否舒適,這完全就不在蘇軍高層的考慮范圍之內。
但內務部部隊卻并非如此,薩拉耶夫一口氣調來的四列火車全都是客運列車,有座位的那種。
因為有座位所以能運送的人就少了,于是需要四列也就是一個團一列。
這還算不上什么,畢竟也只是有座位、有窗,空氣好一點而已。
更夸張的還是一上車就能吃到午餐,兩片剛烤好還帶著溫度的面包,名副其實的全麥面包,另外再加上一盒牛肉罐頭以及一些果醬,飯后一小時后還每人發了一個蘋果……這種伙食在之前是無法想像的,能有幾片摻雜了草籽和礦粉的面包填飽肚子就算不錯了。
薩拉耶夫在這過程中就像舒爾卡報怨道:“總算能吃到一餐正常的午餐了!你不知道,舒爾卡同志,與步兵同等待遇其它方面都可以接受,就是吃的讓人有些受不了……”
說著薩拉耶夫就揚了揚手中的蘋果。
舒爾卡吃驚得下巴都差點掉了下來……這在他們眼里只是正常的午餐?!
火車在路上停了幾次,這方面內務部倒沒有什么特權,畢竟是戰時,火車調度是大事,沒有什么部隊能例外。
到達沃羅涅日時是當天晚上七點。
內務部當然不缺宿營地,一到達沃羅涅日就被安排到了一所學校改裝成的兵營……戰爭年代學校已經全面停課了,尤其是一線。
學校絕大部份都被征用作為兵營,或者倉庫、難民營、俘虜營等。
至于學生,夠年齡全都加入軍隊有些還成為舒爾卡的部下,不夠年齡的要么在工廠里生產軍備、物資,要么就在進行軍事訓練等著加入軍隊。
當然,到達軍營后又是一頓豐盛的晚餐,這一次甚至還有火腿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