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爾卡不由一愣,這也就是他之前所說的“攻大于守”。
所以瓦圖京會提倡搶先反攻并不完全是因為“勇敢”、“士氣”,或者說他急于報仇奪回自己失去的面子……
當然,舒爾卡相信瓦圖京也有這方面的意思:在之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投入戰役的三個方面軍中的兩個方面軍都打得有聲有色的:羅科索夫斯基指揮的頓河方面軍守住了斯大林格勒后來還成為主力圍殲了德第6集團軍,葉廖緬科指揮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成功穿插切斷了德軍補給線,接著擊退了曼施坦因的援軍。
只有瓦圖京指揮的西南方面軍,不僅沒有多大建樹還在隨后的乘勝追擊中敗于哈爾科夫。
這讓瓦圖京怎么也咽不下這口氣。
或者說事關瓦圖京的仕途……這樣的結果是不是代表瓦圖京不會打仗?斯大林會不會對他的能力有了懷疑?下一場戰役是不是要把他換掉?
因此,瓦圖京才急于再打一仗扳回一局,這樣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對自己都有利。
不過,在舒爾卡聽了瓦圖京說的“進攻有利”的觀點后,就知道瓦圖京其實是在研究、學習德軍的戰術……許多蘇軍將領都在這么做,只不過他們沒有明說而已,因為那是在學習侵略者,是不光彩的行為。
“知道德國人是怎么作戰的嗎?”瓦圖京指著地圖說:“我們的防線是漫長的,如果我們被動防御的話,就需要將兵力沿著防線鋪開,甚至每一處的兵力都不能少,因為我們不知道德國人會從哪一點、哪個方向進攻,而德國人卻能集中兵力對我軍防線實施突破,于是他們總是能夠在兵力和裝備上占優勢,盡管他們的總兵力其實比我們少,而且少得多!”
“但是,如果我們主動采取進攻就不一樣了!”瓦圖京用手指劃著庫爾斯克防線:“到時我們就會成為主動的一方,我們可以選擇進攻地點,可以節省下大量的兵力,而德國人則需要將大量的兵力鋪開防御!”
朱可夫望向舒爾卡,他的目光似乎是在告訴舒爾卡……這才是重點,同時也是朱可夫無法反駁瓦圖京的地方,因為在之前的戰斗中蘇軍已經不只一次吃了這方面的虧。
現在,蘇聯方面不想再吃這樣的虧了。
或者說,在哈爾科夫戰役中蘇軍會主動發起進攻也是因為這個,不過那是一次失敗的嘗試,瓦圖京等人相信這一次,他們會更有經驗。
舒爾卡嘆了一口氣,說道:“您說的沒錯,瓦圖京同志!問題在于我們不是德國軍隊!”
“有什么區別嗎?你的意思是我們不如德國軍隊?”
“不,我從來不認為我們不如德國軍隊!”舒爾卡解釋道:“問題是我們的軍隊與德國軍隊各有所長又各有所短。我們的長處在于‘勇氣’和‘意志’,和德國人的長處在于裝備和協同,他們擁有大量先進的通訊裝備,再加上制空權,使他們能夠進退自如、攻守有據,我們能做得到這樣嗎?”
頓了下,舒爾卡又補了一句:“如果我們自身都無法做到進退自如,又怎么能在進攻中調動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