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半個小時后,大家已經確認無疑了,這就是《末日狂想曲》。
因為縱觀整個歷史,除了哈帝以外,再也沒有人能譜寫出這么瘋狂的曲子。
“真是令人驚艷的表演,大家可能還不知道,剛剛小丑選手所表演的作品是世界上號稱難度最大的鋼琴曲,也是十九世紀著名鋼琴大師哈帝·羅利的所譜寫的曲子!”
卡米走上臺來,向著觀眾們科普這首音樂的來歷。
總決賽的規則跟半決賽有所不同,評委打分之后并不揭曉,將會被工作人員收起,放到直播鏡頭能看到的地方,等待兩輪表演都結束之后,再一起揭示。
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了徇私舞弊,每個評委的打分都經過了保密處理,除了觀眾們不知道外,就連評委們彼此之間也不知道對方打了多少分。
工作人員一一走過評委席,將眾人的評分封裝起來收起,最終放入一個透明玻璃容器中,直播鏡頭正好可以拍到。
“感謝小丑選手帶來的精彩表演,現在請雙方選手交換舞臺!”
主持人卡米全程監督了整個過程之后,低頭看了一眼手中的卡牌,然后出聲介紹道。
剎那間,一道圓形光束投放道舞臺的另一邊,何笑的位置。
他和他鋼琴瞬間成為了全場矚目的焦點了。
只不過這一次,大家都不太看好他。
畢竟小丑的作品實在是太bug了,那可是惡鬼哈帝已經失傳的《末日狂想曲》,有著全世界最難鋼琴曲的頭銜,紅臉就算在聰明絕頂,想要取勝也是癡人說夢。
除非……他能表演出一首同樣級別的曲子。
但這可能嗎?
眾人都不信。
……
舞臺上。
相比于觀眾席的嘈雜,這里則是安靜了許多。
何笑深吸一口氣,目光低垂。
能和《末日狂想曲》一戰的鋼琴曲嗎?
看來也只能這樣了。
在黑色手機的世界中,確實有一首可以和《末日狂想曲》匹敵的作品。
那就是同樣擁有世界最難鋼琴曲之稱的《第三鋼琴協奏曲》!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作品30,d小調,完成于1909年9月,首演于1909年11月28日,是作曲家為赴美演出而創作的一首大型作品,以其濃烈的情感表達和艱深的演奏技術而聞名于世。該作品在鋼琴協奏曲文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鋼琴協奏曲之王”。
“拉三”被稱為“世界上最難演奏的作品”是名副其實的。真實生活中的戴維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教授西里爾·史密斯,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體力上的付出等于“鏟十噸煤”。
1909年11月,拉赫瑪尼諾夫本人作為鋼琴獨奏者在紐約首演時,也把自己這首協奏曲戲稱為“大象之作”,以比喻其龐大與沉重。從各方面看來“拉三”都是作曲家的代表作“拉二”(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的延伸,但前者的演奏難度顯然大大超過了后者。
何笑知道,這恐怕是唯一能匹敵《末日狂想曲》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