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下。
許多觀眾們不知不覺間,便聽得入了迷,甚至有些淚眼婆娑。
這首歌曲叫做《飛云之下》,內容并不深奧,講述的是離家游子的心路歷程。
家在歌詞中是一個重要的意象,可能意味著溫暖、過去、安全感、以及安逸的狀態。
然而為了夢想,我們卻選擇遠離了家,在外拼搏與闖蕩,這無疑極其辛酸的。
所以《飛云之下》這首歌曲,唱的很多人心里感觸極深,特別是一些專業觀眾們,更是品出了許許多多與眾不同的味道。
那是海天一色的意境,而這種意境,整個樂壇也只有張雅跟何笑這種最頂尖的歌手才能營造出來。
當然,話雖如此,一首歌曲是否會打動人心也跟每一個人的經歷有關,并不是所有人都會有所觸動,甚至濕潤了眼眶的。
比如在場的幾千名觀眾中,有的人就是燕京本地人,在燕京工作,平時活動范圍沒有超過以家為圓心的五千米,那么就只會單純的感覺好聽,不會有過多的感受了。
而一些從外地來燕京謀生的北漂族,聽到之后則會沉默,更有甚者心里會痛到無法呼吸,不想在聽第二遍。
因為他們正處于一個人生最艱難的時刻,這種情況下,什么都可以想,唯獨不能去想家。
否則家這個字眼一旦冒出來,就會崩潰瓦解掉一個人的所有意志。
現場中,氣氛有些高漲,也有些感動。
一首《飛云之下》,被何笑跟張雅的攜手之下演繹出了新高度。
這兩位都是樂壇中的頂尖存在,“高處不勝寒”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這樣的兩位高手一旦碰撞,擦出花火是難以想象的。
尤其是這次還不比之前那兩次合作,之前不管是《因為愛情》還是《我們好像在哪見過》,表演難度都不大,兩人一直都沒能真正的釋法自我。
而這首《飛云之下》則不一樣,超高的難度,極致的高音,豐富的轉音……都讓它成為了雙方展示自己實力的好鋒刃。
這段副歌結束之后,一陣過渡的旋律響起,像是笛子,又像是口風琴,而后跟了幾聲架子鼓的音拍。
何笑抬起頭,正視著張雅,四目相對,輕輕唱道:
“心,在云里摩擦。”
“又酸又麻。”
“但是思念在夢里爬。”
張雅接道:
“以后。”
“還有誰值得等嗎?”
“喔~~”
何笑低著頭,開始跟著旋律輕聲哼著。
張雅則是繼續獨唱道:
“孤單是件風衣。”
“它裹起了怕。”
“然而我很勇敢啊。”
“沒人記得我也沒差。”
忽然,何笑抬起頭,跟張雅的一只手十指相扣,握在了一起。
兩人共同合唱道:
“未來在等我去拿。”
然后,旋律像大海,一浪沖起一浪,高音部分來了。
“在飛云之下!”
“我看著海峽!”
“走月光沙灘!”
“我也承認我還是會想他!”
“且慢!”
“前面聽說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