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留學生們,在海外更是聽不得別人說一句祖國的壞話,每天都以祖國的強大和繁榮而自豪。
**十年代,說國外的月亮更大更圓,說國外的空氣更香甜的人不要太多。
沈光林不是這樣的人,他從來都沒有以自己是個留學生而自傲,他就是因為實在考不上青華京大才選擇留學的。
而且,他能夠留學麻省理工,也并不是因為他有多厲害,更多的還是因為鈔能力運用的好和英語學得好。
“那你學到什么階段了?”張老師對這個還是比較關心。
“研究生還差一年。”沈光林仍然是實話實說,他怕編太多謊言將來會露餡。
“那你怎么有空來這里了,怎么還不趕緊回去讀書?還有時間來旁聽大一的數學課?”
張老師簡直就是恨鐵不成鋼。
怪不得這小子表現的這么出類拔萃呢,原來是初中生在跟小學生比四則運算呀。
“回不去了,我是偷渡回來的,現在連個身份都沒有。”
就是有身份他沈光林也回不去,現在的麻省理工可并沒有沈光林這個人的任何資料。
“那是怎么回事?你犯了錯誤?”張老師的表情變得嚴肅了,畢竟剛從運動年代過來不久,大家都比較謹慎。
“張老師您放心,我身家是清白的,只是因為一些歷史原因現在還沒有身份。這是我的烈士子女證明,我并不是黑五類。”
沈光林拿出了上次領撫恤金時公安局領導發給他的證明材料。
張老師看的很仔細:
“行吧,那我就不問你具體原因了,你之前在哪個學校讀書的,這個總可以聊一聊吧?”
這個年代的人就是熱心,什么事情都想知道。
“可以的,我之前是在麻省理工讀書,學校位于花旗國東北部的馬薩諸塞州,是新英格蘭地區的一部分。學校所在的城市是波士頓,我們學校跟哈佛離的很近,中間就隔了一條河,就像咱們京大和青華一樣。”
麻省理工和哈佛兩所學校確實只隔了一條河,距離很近。
在讀書的時候,沈光林還去哈佛選修過課程,兩個學校也是互相認賬的,很是“友好”。
最能夠證明兩所學校“友誼”的例子就是一旦某學校發生了不好的事情,肯定第一時間懷疑是對方的人干的。
跟李蓉的“沒見識”不同,張老師可是站在教學鏈頂端的男人,他知道“麻繩”理工的厲害。
“這可是所好學校,在花旗國乃至全球都排名前十了吧,雖然名氣不如哈佛大,但是實力很強。”
“不,張老師,MIT排名才是第一,哈佛只是第二。”
涉及到母校榮譽,沈光林還是決定維護一下下。
其實,這個時代的麻省理工并沒有那么強,只是沈光林不知道而已。
閑聊了一陣,張老師接著問道,“你現在不回去了,那以后有什么打算呀?”
“看組織安排吧,我也不知道我能干什么,我是學自動控制和航天的,但這些并不是我的愛好。要是能在京大就好了,做個老師或者學生都行啊,實在不行做個圖書管理員也不錯呀。”這是沈光林的真心話尤其是李莉妹妹也在學校呢。
“你以為你是誰呀,還想做京城大學的圖書管理員?”果然是個幽默的老頭子,張老師反應很快。
沈光林從來沒有想過真的去搞航空航天,他可是隨時準備著要回去繼承家產的男人。
富二代的日子有時候也不那么好過,沈光林感覺他自己就是一個流量明星,空有一身虛名,名下一套屬于自己的作品都沒有。
“不過,小沈你也別灰心,現在人才緊缺,你哪門課程學的最好,可以先到咱們學校做個助教,然后找機會再讀個碩士博士之類,這樣就有檔案有文憑有資歷了。”
張老師也是真心為他好,這是個會為別人打算的熱心人。
“學的最好的科目?”沈光林沉吟并猶豫了。
“英語!”
這是實話。
沈光林當年去留學的時候,新托福可是考了116分的,都可以去讀英語專業了,也就是憑借著英語學得好,再加上不錯的文理基礎底子,這才被MIT錄取了。
高額贊助費的事情都是謠傳。
張老師被沈光林給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