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是打起架來...
反正沈光林對她敬而遠之。
這套房子可以居住的空余房間有很多,但是院子里空余的位置卻不多了,就連自行車都得停到南房的走廊上,因為所有空余的土地全部被開墾做了菜地。
而這一切都是小姐姐李蓉和宋小雨倆人歸置的。
她們倆種起菜來可開心了,一連種了好幾畦,有黃瓜絲瓜苦瓜西葫蘆茄子辣椒。
都是蔬菜,都是工具。
沈光林肯定是不會下田干活的,他就靜靜的躺在躺椅上曬太陽,手里拿著一瓶北冰洋牌的肥宅快樂水;
妹妹李莉愛學習要看書,即使過來這里玩,手里也會帶著一本英文書。
這個時代真好,妹妹的這個行為在這個時代就叫做出淤泥而不染,放到后世就是戲精。
自從沈光林交給她如何記單詞之后,她手里就沒有斷絕過小卡片,還把沈光林的“記憶曲線學說”完整的記錄下來,仔細探索認真鉆研,就是想找出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
沈光林問過莉莉妹妹究竟想干啥,她說她想出去看看。
沈光林秒懂,這就是想出國,但是他聽了之后就沉默了。
在80年代,但凡是有點想法的,心里不安分的,選擇出國留學的人很多,選擇回來的人卻很少。
他不是沒看過這個年代的留學生們寫的回憶錄,無非就是怎么一邊刷盤子一邊完成學業,滿滿的奮斗情懷。
然后結果也都是怎么順利的拿到了綠卡,做了一名光榮的普通的工程師,過上了有車有房有嬌娘的生活。
而那些比他們“垃圾”的同學們呢,因為并不具備留學的資格,只能在國內不思進取,最終成了受人鄙視的教授,學閥,政客,富一代,土財主,資本家。
來日方長,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說吧。
說不準等光林哥哥攻下李莉的本壘打之后她想法就改變了呢。
再說了,只要有錢,中國到花旗國的距離也并不遙遠。
妹妹要是真的去留學,沈光林覺得自己還真的有義務去多準備一些錢財,不然她的學費該怎么辦,這么漂亮的女孩子難道也去刷盤子嗎?
不刷盤子難道還去干別的?
簡直想都不敢想啊。
留學生的天地,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征,不處在這個圈子,你都不知道這里面會有多骯臟...
在過去的某個年代,留學花旗國算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他們的“傳統”就是寒暑假打工賺學費,有打工的社會氛圍和基因。
情況最差的其實是到歐洲留學,尤其社會福利極好的那些西歐國家,比如德國,比如法國,因為他們并沒有支持“打工”的傳統,而且本國的學生們讀大學并不要花什么錢。
這樣就坑苦了留學生們。
留學生們來到了這里,受到的苦楚簡直罄竹難書。
一些留學生語言不過關,為了留下來只能去混學分,延簽證,賴著不想回家,甚至一些人為了混學分還去報科目學中文。
這就跟一些美國留學生到中國讀大學的選修課卻是英語,國手柯杰的選修課卻是圍棋一樣讓人無語。
在歐洲留學,男的其實也還好,有體力的可以去干一些搬運工,建筑工之類的藍領體力活,其實錢并不少賺;
女孩子就真的很難了,餐館的活又累又不好干,有點姿色想輕松一點的就操起了皮肉生意。
哎呀,莉莉妹妹要是去干了這個,哎呀,簡直不敢想象。
還是先規劃一下這個院子怎么安排吧。
有了這么大個院子,沈光林可以放肆的出門“撿漏”了。
撿漏這個事不能只靠自己,委托別人尤其是地頭蛇才是最靠譜的選擇。
只有他們才知道,誰家的祖上曾經發達過,他的家里可能會有好東西。
但是現在的沈光林幾乎就是孤家寡人一個,能夠動用的社會力量只有小蘇他們這一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