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林蹭過不少次學術會議,可謂是經驗豐富。
其實,常參加學術會議就那么些人,除了一些高端學者,剩下的就是他們的徒子徒孫。
尤其在理論物理界,真正的高端學者也就那么三五十個人,剩下的都是一些愛好者和他們的學生們。
因為這個專業有它的特殊性,它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因此規格雖然高端,但是關注的人少,大都是自己人在玩。
能夠組織這樣規模的盛會,其實也花不了太多錢,只要有金主贊助就成了。
甚至,論起熱鬧程度,都沒有國內那些講成功學的什么三天兩晚的洗腦課來的生動。
甚至,很多學者都是自費來的,甚至還要交會務費。
這種行為其實跟明星蹭紅毯差不多。稍有不同的是,蹭紅毯的那些人是為了給粉絲和品牌方看的;蹭大會的學者是給學生和一些不明真相的單位看的。
而且,真正的“盛會”也就是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重要一些,中間無論有多少天,都是陪襯。
通常,組委會會安排一個大的會議廳和幾個小的會議廳。
大的會議廳主要用來做主題報告,小的會議廳用來做小組討論。
這還有點像參加人代會一樣的感覺了。
由于金主的資金往往是特別寶貴且有限的,因此使用起來也要精打細算,有時候還要自負盈虧或者小有盈余。
因此,在學術上,無論多高端的學術會議,只要不是諾貝爾頒獎禮,通常都不會搞那些盛大的開幕儀式。
如果能夠有個規格不錯的招待晚宴,那就已經相當“靚賽”了。
沈光林他們參加的這次理論物理學術交流會議雖然確實很高端,但是果然并沒有開幕晚宴,大家也是一起去吃酒店自助而已。
關于自助餐的由來,有很多有意思的傳說。
最流行的說法是——它源于生性不羈的北歐維京人。
這群人在那個時代被稱為海盜。
海盜們進食的速度往往會比上菜的速度更快,像極了一群正在讀大學時候聚餐的同學們,他們都習慣了用餐不受約束,上菜之后一圈轉完必定光盤,簡直隨心所欲不逾矩。
于是,海盜首領們就想到一種新的就餐形式,那就是將準備好的菜肴預先擺放在長桌上,讓他們自由選取自由進食。
這種文化逐漸被歐洲的一些餐廳采用并普及,于是就有了自助餐。
在沈光林的那個時代,幾乎沒什么人專門去吃自助餐了,偶爾在酒店里吃吃自助倒是有,專門的自助餐廳,幾乎成了劣質食品聚集地的代名詞。
復合牛排,粉絲魚翅,僵尸肉,不一而足,你在這里都能找到。
然而,在80年代留學生們的回憶錄中,能夠吃一頓豐盛的自助餐就是美國夢的真實體現。
自助餐的英文名是“Buffet”,這詞是從法語發源而來,本意是擺放食物的餐臺。但在花旗國有個很形象的名字,叫“Allyoucaneat”,也就是“吃到飽”。
在這個物質極不豐裕的時代,能夠吃到飽實在是太不容易太幸福了。
李莉和沈光林一邊乘坐電梯上樓,一邊說:“等會吃什么樣的飯呀,Buffet就是跟你組織的野餐會差不多嗎?可以隨便吃嗎。”
“是的,低劣的自助餐會,好low的說。”沈光林還以為他們會搞一個西式晚宴呢,看來不會了。
“怎么會低呢,難道還不讓吃飽嗎?”
沈光林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自助餐的菜品還是很豐富的,五星級酒店的自助餐還真的說不上low,哎呀,還是找房間吧。
這一層都是商務行政套房,沈光林入住的是“ExecutiveSuites”,大家只知道它是豪華間,但是究竟有多豪華,并沒有概念。
房間到了。
進門就是大客廳,墻上掛著油畫,胡桃木的家具,電視柜上一臺30寸以上的大電視,波斯風格的羊絨地毯,真皮沙發,這一切,立刻就讓李莉看傻了眼。
沈光林進門甩掉鞋子,然后幫李莉也拿出拖鞋,輕車熟路的插上房卡,打開中央空調,打開電視,里面播放的是超級碗,這是花旗國最熱的體育運動。
據說,電視里還可以播放成人電視呢,可以一起觀摩一下。
不懂沈光林的猥瑣思想,李莉還沉浸在這種居家風格極重的美式現代裝修風格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