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錢組織了這場演講會,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嘩眾取寵。
我要把我的學術理念告訴全世界,在我的領域里,只有我才是主角。”
東方人一向是謙遜的,但是沈光林從出道開始就與謙遜無緣,他就是愛出風頭,依靠攻擊別人來肯定自己。
不瘋魔,不成活!
沈光林為自己的話題做了一個引入:“今天不是國際學術大會,今天不是閉幕式演講,今天只是我個人的表演秀。接下來,我說的話,將在未來改變世界,現在,請讓我一步一步的來證明我所說的話。”
一名《朝日新聞》報紙的男記者小泉蠢一郎對著自己心儀的女記者吳堂蘭說:“真想不通,為什么武田公司要我們過來參加這樣一場演講會,真是好無聊的節目,好無聊的會議。”
“一點都不無聊。”女記者不同意他的觀點。
“為什么?”
“因為他長得帥!”
......
看到大家被調動了一些情緒,沈光林決定進入正題了。
“今天,我的副標題是:納米改變世界。”
沈光林接下來先是定義了“納米”這個概念,有前人的成果在,他把納米的數量級拿出來,表示這個級別就是納米,這個級別的材料就是納米材料。
作為科普演講,自然不可能很高深,沈光林也從最基本的現象入手,講述納米這一理論。
“在過去的歷史長河中,納米現像都是一直存在,也屢次被大家所提出。在這里,不得不提到約翰尼斯·迪德里克·范·德·瓦耳斯,我們國內叫他范德華,他跟馬德華,劉德華是同名不同姓的兄弟。
范德華先生最先提出了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因此也被稱作范德華力。
這里,我要列舉一種熟悉的生物---壁虎。
壁虎與蟑螂、螞蟻等昆蟲是不同的。
螞蟻的爬行機制是用腳毛卡進有微小凹凸不平的表面,如同細針卡進小縫一般,從而支撐身體的重量。
壁虎不用,它可以在光滑的垂直表面,甚至是水中或真空中等等任何特殊表面爬行,這是因為它的腳底存在一種特殊的結構,使它輕而易舉地做到“飛檐走壁”。
這種結構我們就可以稱呼它為納米結構。”
研究壁虎的人有很多,但是把它作為納米結構歸納的,沈光林是第一人。
除此之外,沈光林還講了其他很常見的自然現象。比如,荷葉為什么不沾水,蝴蝶為什么是五彩斑斕的,這些其實都是納米效應在自然界中的體現。
有理有據,感覺還真是那么回事!
眾人還真的從里面聽出了一些道道。
通過這一系列的話題,沈光林直接拿出了納米三大效應,然后再根據納米效應去套自然現象。
厲害啊!
這已經是非常專業的知識點了,但是大家卻都能聽得懂。
原來這個人還是有些本事的,不過,依靠這些就能改變世界了嗎?
真的能!
沈光林也沒有過多的舉例,他只是列舉了幾個方面,比如,原來絕緣的物質,加工到納米級別后,開始變的導電了。
在宏觀物質向微觀過度的過程中,達到納米級別之后就是適用量子力學的范疇了。
這是沈光林給出的結論。
啊,接著說呀。
沈光林卻想結束演講了。
那些納米應用都是可以賣錢的,沒有必要一口氣拿出來。
最后,沈光林拋出了一個議題:“我們人體身上有沒有納米物質呢?”
“有!”
沈光林準備自問自答的,結果被女記者搶答了。
她一指旁邊那位豬哥男:“他的那個東西就是納米級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