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點事真難!
這是津城制藥三廠一眾人等的內心話。
這就像一位跋涉的旅人,經歷無數的艱難險阻,眼看就要到達目的地了,結果發現橫在自己前面的是一條比金剛川還要兇險的大河。
河上倒是有那么一條船,可是他們卻說:“想過河,就得交錢,不交錢,自己泅渡過江。”
這個錢交還是不交,該交多少?
交有交的自由,不交有不交的弊端。
確實,交錢了就可以順順利利過河了,但可恨的是,這個過路費不是一次性的,只要還活著,就得一直交下去。
而不交錢的話,河都過不了,河對岸的風景明顯更好,果實也更加香甜,是家里急需的。
正在他們一籌莫展之際,竟然發現,船上有名船員是“自己人”,大家出門在外,很不容易的,幫幫忙吧。
結果呢,船員說了,幫忙可以,船上的貨物要分我一半。
憑什么!
就憑專利!
專利?什么是專利,我好好生產的東西,憑什么要分給你一半。
在八十年代的華夏,根本就不考慮有沒有侵犯外國公司的專利,只要我能生產,那我的。
但是,一項產品想要走出國門賺取外快,那就要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了。
沈光林告訴了他們真相,他們不愿意信。
在他們眼里,沈光林就是那個即將變成惡龍的勇士。
如今,惡龍先生真的沒有時間參與他們這種狗屁倒灶的事情了。
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比如,聽曲。
外甥女江振華在教李蓉唱昆曲。
兩個女孩身段妖嬈,穿上古裝之后唱的很起勁。
沈光林又有了一個不成熟的想法。
昆曲還是好聽的:
“小尼姑年方二八,
正青春,被師傅削了頭發。
每日里,在佛殿上燒香換水,
見幾個子弟游戲在山門下。
他把眼兒瞧著咱,
咱把眼兒覷著他。
他與咱,咱共他,
兩下里多牽掛。”
這是《思凡》。
節奏明快,表情生動,講述的是小尼姑對古寺青燈的厭倦和世俗生活的向往。
現在,沈光林對世俗生活已經很向往了,下次為小姐姐準備一套漢服。
主要還是現在的娛樂活動太少了,京劇他不愛,豫劇他不聽,唯有昆區也是因為母親的喜歡這才聽那么一兩段。
世事都是輪回。
這個年代,老派人愛聽戲,年輕人愛聽鄧麗君;四十年之后,老派人愛聽鄧麗君,年輕人愛聽戲。
你看,那個多火:
“桃葉尖上尖
柳葉就遮滿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