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就是想著來白嫖的。
人家也說了,我寧可工廠閑著,也不受你們勒索。
早有這樣的志氣該多好,天天擾人清凈。
沈光林又恢復了平靜的生活,每天上課,備課,投入精力建設實驗室。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吳曉云還是回來了。
她已經習慣了沈光林的實驗室里各種緊缺物資應有盡有,再回到學校就又是千篇一律的那一套老器材,沒勁的很。
她也想擁有自己的實驗室,但是很難,有多少資歷比她深厚的老教授都還在干巴巴的等著呢。
為什么80年代我國知名的物理學家還是有一些,但是知名的化學家和生物學家出來的很少?
最關鍵問題就是沒錢。
不說別的,做實驗總得追求精度吧,一個生物和化學都用得到的微量移液器得多少錢?
不多說,至少要一百多接近兩百美元吧,隨便換一個槍頭都要好幾塊,誰舍得用?
研究物理就不一樣了,它是可以猜測可以計算的啊。
只要有想法,就有可能出成果。
吳曉云這次過來也算是交了投名狀了,她真的從五道口技校離職了,跟竇偉一樣,全職過來做研究員。
當然,從程序上確實是調動,不是辭職,因為是兩個平級單位,而且都是有編制的。
沈光林實驗室的編制壓根用不完,不用就浪費了。
以沈光林的貢獻,學校別的不能提供,但是編制還是可以的,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沈老師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給學校帶來了多少好處?
無論名或者利都有不少,即使偶爾提一點小小的要求,學校也一定會滿足的。
但是沈光林很知趣,他什么要求都沒有提,他也不是覺得自己已經完美無瑕無欲無求了,而是真的不覺得自己缺少什么,除了科研能力的不足。
科研能力的不足最主要還是數學能力不足,也是時候加強數學方面的學習了。
隨著81屆新生開學,他假裝自己就是1981屆新開學中大學生的一員,準備天天跟著數學系去上課了。
說起來,沈光林的數學也并不算差,但是跟頂尖的物理學家相比,也真的算不得好。
既然他想走科研路線,學好數學還是真的很有必要的。
只要想認真學習,什么時候都不會晚。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錢偉常先生,他在1931年的高考中,物理只考了5分,就是化學和數學也一共只考了20分,但是他以中文和歷史兩個100分的成績進入了歷史系學習。
也就是在同年,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錢先生決定從學救國,棄文從理,開始轉學物理,結果成為了我國近代力學、應用數學的奠基人之一。
不逼迫自己一把,沒人知道自己能夠做到哪一步。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背著炸藥包?
我去炸學校,老師不知道,一拉線,我就跑,轟地一聲學校不見了!”
沈光林唱著兒歌去上學,學校并沒有不見了,并且很快就到了。
揮手跟騎車離去的李蓉道別,沈光林走進了數學系的教室。
沈光林的手下也不是沒有數學好手,禿頭小張就是一例,吳曉云老師的數學也還不錯,但是他作為科技領頭人,拉不下這個臉,反倒不如去一個他不熟悉的學院去聽聽講呢。
只有從頭學起才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疏漏。
沈光林打算重新練小號了。
數學系也算一個大系,前幾年剛剛從數學力學系分成了數學系和力學系。
沈光林對照著專業表研究了半天,覺得《數學與應用數學》這個專業應該不錯,課程應該有點深度,可以去蹭一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