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下很多人也是這么認為了,為了舔大國,竟然出錢邀請這樣一個年輕人開講座。
“物理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數學是物理前行的基礎,物理可以說是在數學語言下的延伸學科,至于化學,生物......”
半個小時過去了,都是“套話”。
如果,如果只是講這些,完全屬于水字數,那南洋理工花的錢就虧了。
但是沈光林感覺自己已經過了賣弄學識的階段,他一個大學教授,在這些學生面前賣弄學識,這感覺,肯定也很爽。
小半堂課,沈光林一直在水。
講這些有意思嗎?
林文偉也在問,“他的水平怎么樣,講這樣一堂課他能拿多少錢?”
旁邊那位老師告訴他:“只能說他講的沒有錯漏,但是不新鮮。這場講座共兩個小時,聽說學校出了5萬新幣。”
“就這?五萬新幣!”
怪不得他看不上自己的5000美元呢,林文偉反而不知道等下自己改怎樣開價了,果然是南洋理工,夠蠢的。
沈老師這錢也太好賺了吧。
沈光林也覺得這錢太好賺了,決定還是來點干貨。
“我有一個實驗室,研究的不只是物理,還有化學和生物。在座有多少學物理的同學?”
臺下90%的人舉了手。
“在座有多少學生物的同學?”
臺下只有零星幾個人舉起了手。
“好的,那我今天講一下生物。”
沈光林講了半個小時的物理,結果轉身講起了他和臺下的人都不太熟悉的生物,而且是生物中的分子生物學。
“我今天講的是遺傳物質--DNA,也叫做脫氧核糖核酸。最早分離出脫氧核糖核酸的弗雷德里希·米歇爾是一名瑞士醫生,他在1869年,從廢棄繃帶里所殘留的膿液中,發現了一些只有顯微鏡可觀察的物質。”
臺下的聽眾們都懵了。
今天的講座不是納米科技嗎,大家做了不少功課的,DNA是個什么鬼?
“舉個例子,有位船員出海8年,回家的時候孩子已經5歲了,鄰居們都說孩子不像他,他該怎么辦?”
還能怎么辦,有三年的空窗期,他又不是李靖,孩子又不是哪吒。
還是這樣的小故事能夠帶動氣氛。
“離婚!”
“殺了奸夫**!”
“打50鞭子!”
“認下這門親事!”
這樣的故事果然足夠吸引人,臺下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大家說什么的都有。
“我有個方法,那就是做DNA鑒定......”沈光林引出了他要說的話題。
這是DNA鑒定技術。
其實,這個課題已經有些超前了。DNA鑒定技術是1984年由英國遺傳學家A·J·杰弗里斯提出的,現在才是1982年,但是沈光林已經主動率先提出了,雖然他做不出PCR,但是他一樣可以開創DNA鑒定的這個新領域。
未來生物學四十年的熱點,將由沈某人在一次普通講座上提出。
沈光林接著講到,無論植物或者動物,體細胞內都有一整套遺傳物質,因此,人類也不例外,人體各部位的細胞都有相同的DNA,因此就可以通過檢查血跡、毛發、唾液等判明身份。
哎呀,感覺好簡單!
大家瞬間根據這個技術想到了QJ,親子鑒定,案件偵破。
這才是講座該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