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新幣。”
“那也不少了,你有多少存款?”沈光林繼續追問。
“這個就不多了,畢竟我還要談朋友,將來還有養家的壓力,到現在我也只存了20幾萬新幣,也就是您四堂講座的收入。”
人比人真的氣死人,自己辛辛苦苦一個月只有8000新幣,已經是高收入人群了,人家沈老師只是隨便講講,就可以拿到5萬新幣。
沈光林微笑著點點頭,倒是沒有驕傲和自滿,他是想到了另外一件事:他想找個合格的代理人了,香江人格局太小,從東南亞找個華人也是不錯的。
而且新家坡的工業基礎更好,這里的電子加工,制造業和旅游業是支柱產業,也適合在這里建立生產基地或者從這里引進一些技術。
“咱們合伙成立個公司怎么樣?股份四六分,你四我六,我把專利放進來免費用,算公司的收益。”
這是沈光林的新想法,畢竟海外市場還是很龐大的,而國際專利都是在他個人名下,不是京城大學的資產。
果然是這樣!
剛才沈光林這么問的時候,林文偉就已經隱約想到了,他果然就提出了這件事。
“我知道您用技術和專利入股,我是占了便宜的,可是,我工作這些年的所有積蓄加起來也不夠公司運營費用”
林文偉當然想過這件事是好事,但是他也沒辦法,囊中羞澀。
工作快5年了,手里的存款加起來也只有二十幾萬新幣,創業實在不夠看。
能用錢解決的事,都是小事。
沈光林也很大方:“這樣,你也知道,我是沒有時間參與公司運營的,所以日常工作是你來管,既然要合伙,那就按出資比例持股,你做管理,我出技術,咱們誰都不吃虧。”
“你覺得多少錢夠公司運營?錢不夠我可以借給你,但是只能算借。”
一開始就斤斤計較是沒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能讓經理人只持股不出資,無恒產則無恒心,沒有出錢的創業者是不能成事的。
林文偉很愉快的答應了,這是他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接下來就是越談越愉快了。
沈光林幫助林文偉制定了公司發展的模板,還是以實業為主。
以后就是計算機的時代了,新家坡人才力量豐厚,可以先組織一個團隊,專門開發“漢卡”,意思是把輸入法集成到一個裝置中,甚至對操作系統一起進行漢化,然后做成產品對外出售。
在CPU性能還沒有根本性提高之前,漢卡是很有用途的。
這就有點類似史玉住和聯想發家的那張卡了。
那接下來的第二步呢?
第二步就做制造業代工,新家坡土地少,但是大馬土地多,這里都是可以建設代工廠的。
利用航運優勢可以接國際訂單,如果接的訂單太多生產不完,那就到華夏去建廠。深城,羊城,將來的滬城,都是很好的選擇。
跟NBA有球員發展模板一樣,沈光林為新公司也制定了發展模板。
他選擇的模仿對象就是維創力,那個給了華威背后一刀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