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林的計劃是全部建新房。
等房子建好之后就用這種新房子來跟老廠區那些職工家屬區的房子進行交換。
名義也很好聽:改善員工居住環境。
住帶下水管的新樓房不好么,有了這樣的房子,誰還愿意住那種沒有廁所的老家屬區啊。
事情公布出來,大家的干勁好足。
生產線有德國人負責安裝調試,他們比較嚴謹,是出不了什么大問題的。
而且這種生產線也沒有技術難點,一切進行的很順利。
不太順利的工作是進行基礎設施的工程驗收。
畢竟京城二建是從革命年代走過來的,那個年代基本不存在豆腐渣工程。
大家都是國企,省錢是沒有意義的,如果真有什么地方建設的不好,純屬偷懶和手藝問題。
這個年代還沒有工程監理的概念,基本上全在建筑工程公司自己在掌控質量和節奏。
他們也不是沒有問題,那就是隨意性比較強。
有錢就用好材料,沒錢就用差材料,勤儉節約的時候用點廢舊材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故意這樣搞卻是不會的。
這個項目就是這樣搞的。
萬事最怕較真。
深城的施工隊伍更不規范,小黃在深城吃過這方面的虧,因為那里的工程只要不監督到位,一定是會胡亂搞的。
要驗收了,黃廣義從深城叫了幾個經驗豐富的同事過來幫忙。
大家酒足飯飽,鉚足了勁的要在老板面前表現一下,因此檢查的很是仔細認真。
很快,羅列出來的問題一張紙都寫不下了。
水泥標號不夠,砂石配比不對,地面平整度不夠,設備基礎植筋密度不行……
很嚴重的會出生產安全責任事故的后果倒是沒有,但是有這么多問題也值得重視。
二建的人跑過來就是一通解釋,態度也很隨意:“沈教授,咱們都是老合作對象了,還是不要這么吹毛求疵了吧,大家都是熟人,過得去就行了。您也知道,咱也不會故意去干那些偷雞摸狗的事,畢竟是趕工期,毛躁一些也是應該的。”
沈光林不說話,讓張鵬去做決策,他才是一把手,就連小黃也是給他工作的。
再說了,沈光林是老板,自然不可能說一些不合適的話打擊下屬的積極性。
張鵬問小黃,“這件事該怎么辦?”
黃廣義的態度很堅決:
“全部停工,立刻整改,整改不到位是不行的!水泥標號不夠的那些建筑必須立刻拆了重做。”
“不用這樣吧,什么年代了還要上綱上線,沈老師您怎么看?”
二建的人還是不愿意這么麻煩,畢竟大家都是熟人了嘛。
這是在逼著沈光林表態呀,沈光林自然是站在自己人一邊的:
“你們二建撤場吧!我找別的隊伍來,清點一下工程量,立刻給你們辦理結算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