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林心里頓時警覺,這是個坑啊,他們這么問肯定是不帶好意的,不能草率。
經歷過各種學術黑暗,沈光林面對陷阱還是很警覺得。
“這并不是猜想!我早就發現這種超導現象了,而且不止一種材料有這個特性。BCS理論我確實沒有研究過,所以我也沒有在意所謂的極限溫度。
因此,我要糾正你這種說法,這不是一個猜想,這是我早就做過的實驗。”
記者估計是看到這樣問是套路不到沈光林的,接著繼續追問關于常溫超導材料的問題。
沈光林只能模棱兩可的回答:“我也不知道呢,這不是我的專業。你知道的,發現這些個超導材料只能算是意外之喜,就跟我發現足球稀一樣。”
其實對于常溫超導材料的研究沈光林還真的知道那么一點點。
直到他穿越的那一天,也沒有發現能夠大規模投入應用的常溫超導材料。
甚至,到了那個時候,大家還是沒有研究清楚高溫超導的機理。
BCS理論揭示了低溫超導的原理,但是對于高溫超導,那套理論并不適用。
不過,這種話沈光林是不能說的,他給了眾人希望,就是要讓眾人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等哪一天大家發現釔鋇銅的氧化物極限溫度定格在165K左右時,說不得他已經獲得諾貝爾獎了呢。
只不過,在2013年的時候,德國科學家發現,當YBCO被紅外激光脈沖照亮時,在很短的一瞬間,它會暫時在室溫下變成超導體。
當時大家又是精神一震,然后一群人沖進去繼續研究,然后就再次歸于平靜了。
但是,對于這個時代來講,沈光林對超導材料確實有了重大突破!
為此,在一眾中老年團員的催促下,沈光林還是連夜寫了一篇文章,免得被別人捷足先登了。
這就是一份指導性質的文章,有關于YBCO制備的,也有關于C60衍生物制備的。
這都不重要,論文剛發出去,《科學》甚至不打算進行審核和驗證,直接準備發表了。
這篇文章是近年來第一次對于BCS理論的突破,是未來超導材料的指導指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至于驗證試驗,那就交給別人去做吧,他不怕別人的質疑。
他沈光林是領路人,只要打開大門就足夠了,發現權是屬于他的,誰都搶不走。
對待高端學者,花旗人還是很講禮貌的。
而且現在是中美蜜月期,華夏學者更是得到特殊優待,這一切都因為他們有個共同的敵人---北極熊。
現在還是北極熊最強大的時候,還沒到日薄西山無以為繼的那一天。
從70年代下半葉開始,國際油價一路飆升,也使得北極熊的GDP快速增長,他們的政府財政極為充裕,財政收入一度達到了花旗國的98%。
所以,這些年,正是北極熊軍事和經濟實力的巔峰期,他們曾經在1981年的9月舉辦過一場著名的“西方81”軍事演習,還邀請了北約的武官們參加。
這場演習直接嚇傻了觀演嘉賓們,甚至媒體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叫做“鋼鐵洪流”。
當然,現在北極熊入侵阿富汗,也還沒到痛點時刻,泥淖正在前方。
沈光林一行人在哥倫比亞大學享受到了最好的待遇,所有人都成為了焦點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