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謂言之不預也!
許久,李蓉這才從床上重新爬起來,穿衣出去。
沈某人接著睡回籠覺,賢者時間嘛,生理需求。
過了一會兒,她真的端飯進來了。
“大郎,該吃藥了。”
李蓉端著一碗粥,遞到了沈光林的嘴邊,跟著她一起進來的還有岳母大人。
我去!要完!
沈光林立刻就清醒了,他趕緊起床表示要自己吃早飯,因為自己還可以搶救一下。
岳母找他也沒有別的事,是想問他家里的電話怎么打國際長途。
家里的電話是不可以打國際長途的,能接,但是不能打。
真的想打國際長途,可以去實驗室那里。
其實現在打電話真的很麻煩,需要人工來叫,并不是自動轉接的。
岳母可能真的有事,還是冒雪出門了,沈光林也沒問。
兩個人又是一陣溫存,這才開始吃早飯。
“今天這是怎么了,這么難得?還有點無事獻殷勤的意思呀,以前你不是這樣的。”
李蓉開始的時候沒有說話,看了許久外面的積雪,這才幽幽的說道:“馬上就是1984年了,明年夏天,莉莉就要畢業了吧。”
李莉出去留學幾年,中途都沒有回來過,畢竟來回花費不菲,省點錢也是好的嘛。
不過,她電話倒是經常打的,雖然這個花費可能不比機票便宜多少。
平日里,李蓉很少在沈光林面前說起妹妹的,李莉也是。
這是三個人之間的默契,在一個人面前,幾乎不說另一個人。
這件事最終如何解決,只能留給時間了。
沈光林也沒有別的話可以說,他只得無力的解釋道:“她的研究生錄取工作已經確定下來了,她會繼續讀研的。”
“那你說我也要讀研究生嗎?”
原來,她是在這里等著呢。
這才大三,就已經在想著讀研的事情了嗎。
世上無難事,只要會逃避。
沈光林很肯定她的想法:“讀吧!我堅決支持你。”
第二天就是年三十,貼春聯,包餃子,過除夕。
晚上,一家人吃著餃子,看著電視,守歲熬年,共渡除夕。
電視上放的是春節聯歡晚會,這是一臺直播的電視節目。
去年是第一屆春晚,最為潮流,觀眾還可以點播節目。
但是沈光林忘記這一茬了,他沒有看,沒能見證這段歷史。
今年是第二屆春晚,有去年留下的好底子,今年很多人都在守著電視看春晚了。
從此以后,大家就會養成一種習慣:一邊看電視,一邊盼新年。
即使不看電視,人們也會把它當做一種背景音的,大家打打牌,守守歲,一年也就過去了。
即使到了沈光林開始活躍的年份,這已經形成了一種傳統,過年了,不看春晚看什么呢,看91嗎。
這個年代,雖然舞美效果并不好,收音也差強人意,但是演員們的表現力真的不錯,小品《吃面條》最是引人注目,令人捧腹。
而且,在今年的春晚上,有一首歌也是大放異彩的。
并不是那首由李古一演唱、喬羽作詞、王名作曲的《難忘今宵》,雖然它成為了以后春晚的固定結束曲,但最火的并不是它。
在今年,大家最喜歡最火的,還是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
河山只在我夢縈
祖國已多年未親近
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
我的中國心。
這首歌紅了幾十年,表達了一種情懷,一種依戀,代表了一種精神。
看節目的間隙,岳母說了一嘴讓沈光林一愣的話,“小沈,你過年就要二十九了吧”
“周歲二十八。”
“前幾天我表妹家的孫子滿月了。”
“啊,這個,我們一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