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林交代的很是仔細,主要是他也想嘗一嘗這個小東西是不是真的很好吃。
“這么大的老鼠,這也是用來吃的嗎?”
劉師傅還真沒見過的這么大的老鼠呢,提起來一顛,都有五六斤重了。
“當然能吃啊,這個是竹鼠,就跟大鵝的做法一樣就行,它是吃竹子長大的,不臟。”
“要剝皮不?”劉師傅還是繼續問道。
“啊,脫毛就可以了吧。”沈光林也不是很懂,他也有些納悶,為什么京城賣肉,有些豬的皮都剝掉了呢。
在飲食文化上,這時候就體現出南北的差異了。
李蓉早就想吐槽了,她上次去金陵,吃的是山羊肉,結果肉是帶皮的,嚼了半天都沒有爛,還不好意思吐。
其實,南方吃肉不剝皮是有歷史沉淀的,這里面還有個典故呢。
早在北宋初年,當時南唐還在,南唐使者韓熙載出使北方。
宋廷的人嘲笑江南人是帶皮一起吃羊的,因此問道:“江南人為何不食剝皮羊?”
韓熙載則回答說:“這是江南多產羅綺的緣故。”
意思就是,北方寒冷,過冬的時候需要羊皮來保暖,南方人有錢,都是穿綢緞衣服的,所以用不著羊皮,所以不剝。
沈光林的家里還收藏有一副韓熙載夜宴圖呢,從老爺子這里順走的,可惜是明摹本,原版的早就遺失不見了,據說還有個宋摹本的,也不知道在哪里藏著。
吃飯了,飯菜端上來,一大盆鵝肉,一小盆竹鼠肉,一個涼調黃瓜,一個涼調薺菜。
看著老爺子坐著不動,大家都愣住了。
難道還有飯前禱告不成,感謝主賜我美食,感謝主讓這孫子陪我吃飯。
還是小奶奶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只有一杯哈,也就是小輩們來了,咱今天破個例。”
原來,這是要喝酒。
小奶奶從里間屋拿出一瓶酒,土陶瓶的,沈光林立刻眼睛都直了,這可是早年“金輪牌”的茅臺酒。
這是60年代初的酒,用于出口的。
那個時候的茅臺還不算是一個品牌,國營之后,所有地方酒廠的酒都叫茅臺酒。
為了出口,他們設計了一個品牌,就叫“金輪牌”。
李蓉給眾人倒酒,她先給爺爺倒了一杯酒,然后給自己和沈光林的酒杯也滿上。
小奶奶不喝酒,她喝果汁,這是沈光林專門從香江帶回來的可樂牌果汁,有一種香精的味道。
見到了酒,老爺子的表情這才生動起來,就跟小孩子一樣。
“怎么樣?你們最近工作都還順利吧,前幾天李辦的人說你又發現了一種新物質,前途也是非常光明的,很厲害啊。”
老爺子還是在時刻關注著他的,語氣里全是贊許。
“工作是挺順利的。”沈光林停頓了一下,接著還是說道:“生活并不太順,我想出國,然后就不回來了。”
“嗯,怎么回事?連你也想著出國了嗎?”
老爺子轉頭看向李蓉,“是不是你攛掇的?二丫頭去扶桑我就很不滿意,咱跟他們打了一輩子仗,你們還跑過去,這是做什么嘛。”
“不是的爺爺,我沒有。是光林哥受委屈了。”李蓉趕緊做解釋,真的不是因為她。
“那你說說吧,不說個一二三出來,我不饒你。”老爺子就知道這小子有事,不過聽聽也無妨。
接下來,沈光林就按照陸委員教的說辭,把打了腹稿的話述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