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不是來學習知識的,高能物理他們也聽不懂,他們就是來網紅地打卡的。
但是,沈光林還不是時代偶像,現在的時代偶像是張海迪。
這位姑娘身殘志堅,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一直活躍在教科書上。
這次沈光林回來之后就準備認真工作一段時間了,不能總是放羊,那樣不好。
當然,沈光林所謂的認真工作,其實內容也很簡單,讓各課題組輪流匯報工作,然后沈光林給出點評,這就行了。
他自己下場做實驗,這種事情已經很少了,沈光林也沒那個精力去做這樣的重復性研究。
在沈光林的實驗室,一直沒有做出成績的課題組其實也是很有壓力的。
他們有華夏最好的科研條件,幾乎用不完的經費,完全自由的科研環境,要是還不能出成果,那就是研究的人不行啊。
當然,經過沈光林的點播,大部分課題組成果都不錯,即使不能上《科學》,次一級的期刊是沒有問題的。
而所有的課題組中,最讓沈光林沒想到的是生物組,生物組沈光林都沒給什么任務,能夠把生物公司搞好就行了。
但是,他們還是取得了還算過得去的成果。
成績有好幾個方面的,有動物方面的,也有植物方面的。
動物方面的主要有兩點,其一,他們培育出了長得快,體型大的白皮豬,這種豬吃的多,長得快,肥肉多,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上等美食。
另一個方面,他們發展出了冷凍胚胎移植和分割技術。
冷凍胚胎的移植技術應用是很廣泛的,后世很多動物繁殖買的都是冷凍胚胎,這是一門能持續賺錢的生意。
除此之外,人類也可以進行冷凍胚胎移植。
比如,做試管嬰兒。
早在1978年,鷹國就有了一例試管嬰兒,但是國內現在還沒有呢,要不要發展這個技術,可以后面再商量。
在沈光林看來,他們生物組最大的成果是成功研發了抗蟲棉。
這才是一項跨時代的技術,既有科技性,又有實用性。
這個年代的棉花上面的棉鈴蟲太多了。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棉花地里捉蟲子。
真的是每天都要去,天天捉,天天有。
當然,棉鈴蟲也不是沒有別的用處,它可以喂雞。
用棉鈴蟲喂養的雞,雞蛋更好吃。
不過,棉鈴蟲的危害,那實在太大了,農藥撒了一遍又一遍,人都中毒了,棉鈴蟲還沒死。
生物組果然還是厲害啊,沈光林只是給出了提示,蘇云金芽孢桿菌里面有一種基因,看看是不是可以移植到棉花當中來。
而抗蟲棉之所以抗蟲,就是因為外源的Bt基因整合到棉株體中后,可以在棉株體合成一種叫δ-內毒素的伴孢晶體。
這種晶體是一種蛋白質晶體,被鱗翅目等敏感昆蟲的幼蟲吞食后,伴孢晶體能水解成毒性肽,并很快發生毒性,然后棉鈴蟲就掛了。
在后世,幾乎所有的棉花都是抗蟲棉了,轉基因并不是完全沒有好處。
竇偉負責生物組,他們的這個研究,對民生影響極大,這個成果拿出去,將會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