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
別人騎自行車的都沒覺得冷,他開著有暖氣的小汽車還有些不情愿。
不過,再冷的天,有時候該出門還是要出門呀。
因為,這天一大早,他就接到竇偉親自打來的電話:長城生物科技公司的牛就要生產了。
這可不是一般的牛,這是特別的牛。
生物組今年有兩件大事,其中一件是抗蟲棉,抗蟲棉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
就連國家媒體都說了,明年將是棉花種植大有作為的一年。
今年,經過統計下來,全年一共種植了大約8000畝抗蟲棉,因為照料的比較精細,各項肥料也施展到位的原因,畝產量達到了400公斤。
這可是400公斤!不是400斤。
以往的棉花種植,即使是上等好田,棉花的產量也只有100公斤左右,這已經是高產了。
沒想到,第一年嘗試著種植抗蟲棉,產量就達到了400公斤。
在這里,棉花能夠抵御棉鈴蟲是一個方面,他們大規模的引入了尿素和二胺是另一個方面。
國內的尿素產量還不高,這些尿素都是從扶桑進口的,袋子很結實,前面寫著日本,后面寫著尿素,褲襠的位置還寫著:含氮量73%。
各種因素之下,大家對明年充滿了信心。
這就是一個數學題了,今年中了8000畝地,平均畝產400公斤棉花,每公斤棉花產種子1斤2兩,問:明年能種多少田。
能回答這個問題的說明小學已經畢業了。
總之,今年年底的各項評獎評優活動都會有京城大學沈光林實驗室的一份的。
如今,沈光林實驗室生物組主導的另一項科研成果也要面世了:克隆牛終于要生產了。
沈光林心想,如果自己不去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話,總是一種遺憾。
他問李蓉要不要去看母牛生產,她不去,不去拉倒,自己去。
這些天,竇偉吃住都在牛棚里,因為這里有最健康的一頭母牛,B超顯示這頭母牛肚子里的小牛最是健康。
現在,竇偉已經是一個有味道的研究員了。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待產的母牛原本有好幾頭,但是狀態一般,現在就看哪頭母牛能夠率先產下健康的小牛了。
全程錄像,等將來公布的時候選擇最合適的那一條就是了,反正又不是現場直播。
為了迎接這個歷史性的偉大時刻,竇偉還專門請了農業大學最厲害的獸醫教授親自過來問診,就是怕萬一發生什么意外。
等沈光林過來的時候,小牛的生產已經結束了。
太快了吧!
而且,為了給小牛取暖,已經做好封閉的牛棚里還專門吹起了暖風機。
沈光林一進來,里面滿是牛糞的味道,還有些辣眼睛。
不過,這一切都擋不住大家的熱情,看到沈光林過來,大家興奮的叫起來:
“沈教授,生了,生了!”
沈光林下意識的問了一句:“生的是什么?”
“生的是母牛。”
這不是廢話么,從母牛身上取的體細胞,要是生一頭公牛出來,那還真的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