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最初只是大概測試出類似的數據,江風還沒有具體的操作。
而在一周之后,他覺得飛行技術相對純熟了,便問清楚小青山的方位,一天夜里,他飛起在高空,直奔那小青山清心門飛了過去。
飛臨小青山的邊緣,江風不得不停下來,落在一個小山頂上。
原則上,他是可以很輕松的一口氣飛到小青山,可在實際的操作中,并非如此,長距離的飛行,使得身體非常的疲勞。特別是飛行中,對身體產生的那些阻力,并不容易消除。
高速的飛行,阻力是對身體的一種巨大的消耗,剛開始的時候,江風并不覺得有什么,但隨著時間延長,就明顯的吃不消。
坐在山頂上,江風盤膝打坐進入休整的狀態。半個小時后,他便恢復如初,身體再次充滿了活力。可是,在飛行中遇到的阻力等問題亟待解決,否則將很難再進一步。
江風開始研究飛禽的身體結構和外形,他逐漸的發現,飛禽之所以擅長飛行,很大的原因是它們特殊的體型。
長期的演變過程中,它們的身體都變得非常協調和流線型。一旦飛在空中,它們的身體都會把阻力減小到最小的程度。
而這一點人類是做不到的,鞭長莫及。
如果從人類的身體結構和外形上下功夫,去試圖接近飛禽,那是非常幼稚的。
那怎么才能盡可能的減少空氣中的阻力,讓飛行變得更加輕松?
忽然間,江風的眼前一亮,人類的身體雖然不可能變成飛禽的外形,可是為什么不能創造出一個類似的呢。
想到這里,江風的手一張,一顆嫩芽從他的手心里冒了出來,迅速的演變成粗大的藤蔓。而這次,不停延伸出去的藤蔓圍繞著江風的身體,結出一個雷鷹的外形。
江風緩緩的站起來,他端詳著自己的藤蔓外殼,不禁露出了微笑。
緊跟著,雷鷹翼展開,振翅一飛,江風已經飛翔在了半空中。
不過,因為外形的改變,讓飛行的確變得和以前不太一樣了。這套類似于雷鷹外形的藤蔓,和雷鷹翼配合的天衣無縫,直線拔高,折身,翻轉,俯沖,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已經變得無比的流暢。
太棒了,飛在空中的江風有種欣喜若狂的感覺,雖然披上了一層藤蔓外皮,比之前好像身體沉重了些,但因為減輕了飛行中的阻力,這點重量便可忽略不計。
另外,有了藤蔓外殼,防御性也加強了,正好躲避空中未知的危險。
他這次本想飛起來做個試驗,但飛起之后,就舍不得落下去了。
江風飛在空中保持與地面有一百米高度,一邊能躲避來自下面高手超強的感知力,一邊還能看清楚小青山的情況。
當然,在接近高山的時候,他還是盡量的保持近百米遠,如此,起起伏伏,在小青山中不緊不慢的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