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熱鬧了。
“王嫂子,你這么著急忙慌要干啥去呀?”
“艾瑪,別提了,你知道老蔫吧家那個二柱子吧?老蔫吧這不是剛沒嗎,俺家那口子尋思去送一送,一個村里住著,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誰能想到他家居然在靈堂前干起來啦。去參加白事兒也不消停。”
“干、干起來了?”
“恩那,得虧徐三家那幾個小孩子,跑到稻田邊嘰嘰喳喳學舌,學打的都見血了,人腦袋要打成狗腦袋啦,嘖嘖,我這才知曉。”
被叫王嫂子的婦人用手一甩頭巾子,不打算再廢話了,又急火火道:“老妹子,我可不和你說了,我怕那面下手不知道深淺,萬一再牽連到俺家那口子身上,俺家你大哥他心眼實在,搞不好他會拉架,我得抓緊看看去。”
王嫂子跑走后,問話的婦人還在原地面露驚訝。
最近這些年,很少聽說誰家在剛咽氣的死人面前干架的。
一般情況下,村里有名的破落戶都不會如此。
因為村里講究剛去世的人沒出頭七,那等于是還沒走呢。
要是在靈堂前胡鬧一通,很容易讓才離世的人帶著怨氣,那樣不好再投胎不說,還會由于不放心往后經常回來作事兒。
那個誰,村里最有名的村里正二兒媳婦,聽說那不就是回娘家參加白事,在靈堂前和她那幾個姐姐吵嘴撕扯起來了,結果回來就各種來病,躺炕上一直帶死不活的。后來還是供起保家仙,又要被迫給人“看病”,不得不幫人破解事兒,通俗的講就是突然來神兒了,來了,你不干這活計都不行,要不然人家作你,這才慢慢見好。
這事兒弄的,讓村里正一家特別沒面子,村里正認為他那二兒媳是個半瘋,別看能給外人看事兒掙不少錢,那也很是不待見。都想過給那位休了,聽說是怕得罪“神兒”才忍下來。
扯遠了,總之,自從村里正二兒媳那事過后,附近村落的破落戶都會格外注意,在頭七前裝也要裝孝子賢孫,這怎么老蔫吧家卻打起來啦?
越來越多的村民,從田間地頭朝二柱子家跑。
這些人本來沒想去送別柱子爺,眼下倒是不約而同全去了。
一方面天黑收工了,正好有了空閑。白天他們就算有心也沒空。
另一方面更是心里刺撓,想去瞧瞧咋一回事兒。
這些人邊結伴同行,邊互相打聽:“是因為鬧分家干起來的?”
只有分家這種大事,才值得冒險在靈堂前大打出手吧。
“我猜,不會是老爺子的死有什么隱情吧?”
“艾瑪,你可真敢猜,說的我都瘆得慌。不至于,雖然老蔫吧那幾個兒子不咋滴。”
“哪里是我敢猜,你想啊,老蔫吧活著時,家里都沒有什么存項,他家又不是錢很多,至于那么著急非差這么三五天分家嗎。就算打起來又能分得多少,所以,應該不是為分家。”
這話一出,大伙跑的更快了。
而這時現場,住二柱子家附近第一撥到達的群眾,看到的瓜就是,二柱子已經怒發沖冠干翻好幾個了。
茅房附近,那位嬸娘被二柱子一腳踹倒,踹的連動都不能動。捂著肚子直哼哼。
嬸娘的兒子,也就是二柱子上面最小的堂哥,已經被二柱子打的鼻口穿血,一拳接一拳,那位臉不僅腫了起來,而且整個身體被打的蜷曲起來。
這位越是緊緊抱住二柱子大腿,不讓過去打他娘,二柱子越是緊緊抿住唇角猛烈的揍他。
如此大的動靜,前院的那些親屬,包括村里正等左鄰右舍的全跑過來拉架。
一邊上前試圖拉開,再打下去,嬸娘的小兒子就要完了,骨頭都得折嘍,一邊七嘴八舌問咋啦。
簡直太震驚。
說實話,二柱子是啥時候來的后院兒,他們之前都沒有注意到。可能是人甭管多么傷心也有三急,這才會離開靈堂去了后院吧。
二柱子的二伯上前呵斥道:“柱子,你是不是瘋了?!”
二伯萬萬沒想到,他這一嗓子,換來的不是二柱子的停止暴力,而是二柱子毫不猶豫的一個大嘴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