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尤其是紙質書籍,在這個世界已經很少見了,普通人基本上只有在學校和圖書館才能看到紙質書籍。自從學生時代結束后,進入社會工作后,很多人根本不會去看書。更多的時候,書籍是一種擺飾。
于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看到有人隨身攜帶一本書的時候,很多人內心第一反應并不是:哦,這個人很愛讀書。
而是:哇~這個人好文藝呀!
甚至是:呵呵,這個人真會裝。
所以當導演袁弘從劉銘的行李箱中翻出幾本書的時候,周圍圍觀者的內心反應大多如此。
而且很多明星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尤其是這些訓練生出來的偶像藝人,在很小的時候就專注唱跳訓練,出道后更是忙著替公司撈錢,哪來的時間和精力讀書呀?讀書這種習慣根本不存在的。
這個世界的娛樂產業已經相當成熟,除了正兒八經的藝校之外,各家娛樂公司的訓練生制度也是受認證的。
按照規定,最小十二周歲就可以在監護人的同意下到經紀公司當預備訓練生,有點類似課外培訓班,只不過不需要交學費,只需要簽一份意向書表明該公司有絕對優先簽約權就可以。
到了十五周歲,也就是結束九年義務教育后,如果有意愿往藝人方向發展,就可以正式簽約經紀公司,成為正式的訓練生。順利結業出道是有證書的,教育系統里能查得到的那種,算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專科院校。只不過大部分有訓練生資質牌照的公司都嚴進嚴出,再加上這個行業看上去就光鮮亮麗,所以顯得比較“高端”而已,其實本質是一樣的。
但實際上,很多人在十二歲通過訓練生面試后就不怎么去上課了,反正不需要參加中考,甚至畢不了業都沒關系,混夠九年義務教育就可以續約,不會影響錢途。
十二歲啊!
讀書?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
書籍?那是多么遙遠的東西啊?
這都已經不是有沒有文化的問題了,而是……大環境如此。
大家都不看書,你看書……
就很奇葩。
當然,面對鏡頭可不敢這么直說。
小鮮肉們自然是一個個驚訝,小聲議論著“好厲害”“佩服佩服”“向他學習”之類的話語。
……
“《演員的自我修養》《唐氏表演法》《我的藝術生活》《演技六講》?”
導演袁弘頗為好奇地將里面的書一本本拿出來,到最后,是一本筆記本:“這是什么?日記本?方便打開嗎?”
“不是,讀書筆記而已,沒什么不方便看的。”劉銘坦然笑道。
袁弘將前面四本書放旁邊,然后讓攝像機靠近一些拍,把他的筆記拍清楚一點。
不管怎么樣,這也算是一個新奇的看點。
而且熱愛學習本身也是一種正能量,放出去也有助于提升節目口碑。
旁邊人也好奇地湊過來圍觀,想看看他都寫了什么筆記。
結果,隨著袁弘小心翼翼地將筆記本翻開,現場的空氣突然安靜了。
“???”袁弘看著第一頁的空白,愣了一會兒,又趕緊翻開下一頁……再下一頁。
空白,還是空白。
這特么根本就什么都沒寫嘛!
你丫的說好的讀書筆記呢?
袁弘扭頭瞪向劉銘,劉銘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書是我來之前剛讓經紀人幫忙買的,還沒來得及看呢。”
“……”眾人。
說白了你果然是在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