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天下各地大興土木的時候,朱元璋帶著他麾下的各大支持者,輕裝簡行地離開了元大都,徑直朝著昆侖山深處趕去。
朱元璋此行的目的毋庸置疑,自然是前往仙門當中去覲見周叡。
沿途經過明教總壇光明頂之時,朱元璋吩咐麾下眾人將馬匹留在明教總壇之內,而后徒步深入昆侖山深處。
一來是因為朱元璋覺得,既然要前去覲見自己仙主,那么自然是徒步前去拜山要顯得更為虔誠。
至于第二個原因嘛,那便是朱元璋已然聽說了仙門就坐落于昆侖深處的兩座主峰之間。
到了山腳下的時候,馬匹肯定就用不上了。
與其說是將馬匹丟在山腳下,那么索性還不如直接徒步上山去參拜呢。
一路上風餐露宿,朱元璋終于帶領著麾下,來到了兩座高聳如云的山峰腳下。
在他們的面前,只見一條寬敞明亮的白玉石階蜿蜒而是,直入云霄深處。
這條白玉石階的盡頭,自然就是仙門所在之處。
而這條白玉石階,在周叡建立仙門的時候,其實是并不存在的。
不過自從雜役弟子入門以后,他們實在是沒有什么事情去做。
倘若是始終如此的話,恐怕這些雜役弟子終其一生,也根本積攢不到兌換進入藏經閣資格的功績。
正好那個時候,華山二老每日都在思考著應該如何建設完善仙門,從而討好自家的仙人宗主。
當華山二老繞著仙門轉了整整一圈以后,他們發現自家仙門當中,竟然缺少一條上山下山的通道。
于是華山二老便去請示了張三豐,而張三豐在詢問完周叡的意思過后,定下了修建一條山路的決定。
最開始的時候,在周叡的規劃當中,他仙門當中的弟子只要高來高去就可以了,根本用不到山路的存在。
不過這卻是周叡有些想當然了,達不到筑基期的修為境界,根本無法御物飛行,更別說駕馭遁光,騰云駕霧了。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唯有達到法器級別的事物,方才能夠支持御物飛行的方式。
放眼整個仙門之內,除去周叡所賜下的事物以外,唯有張三豐手中那柄真武劍,勉強算是一件法器。
修為境界不足,法器物品不夠,這些仙門弟子想要御物飛行,恐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呢。
雖然這些仙門弟子可以通過身法,如履平地那般通行于山上山下,但是這也僅僅只限于他們身上所攜帶事物不多的情況之下。
然而一般需要上山下山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那些雜役弟子下山去采辦的時候。
每一次只要采買的事物達到一定重量,對于那些雜役弟子來說,如何將貨物運回仙門之內,那都是一件麻煩事。
為了方便這些修為實力不足的仙門弟子,周叡稍稍思考了一番,便同意了華山二老興建山路的請求。
眼下這條高聳入云的白玉石階,便是一眾仙門弟子齊心協力鑄就出來的。
這條白玉石階的材質,與仙門之內所鋪就的白玉質地相同,算是一種品階尚可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