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九州大名,少貳賴尚集結麾下全部力量,據守大宰府城,想要拖延到京都幕府的支援前來。
對于扶桑人來說,這大宰府城確實是難得的要塞堅城。
可是對于中原王朝而言,此城不過就是一座小縣城而已。
尤其此次攻伐扶桑的大明天軍,更是現如今國朝軍卒精銳當中的精銳。
久經戰陣不說,各種征戰手段更是層出不窮。
最為恐怖的還是,自大元朝開始,軍伍當中便已經裝備了火器。
現如今的大明天軍之內,自然也同樣缺少不了這等戰爭利器。
一門門碗口銃被推了出來,鐵炮中裝鐵彈,隨著火焰噴出。
下一個瞬間,大宰府城池之上,立刻便陷入了一片火海,煙氣彌漫升騰不已。
負責守衛城池的扶桑足輕發出了極其凄厲的慘叫聲,心碎肝裂,驚恐無比。
直接被碗口銃炸死的扶桑足輕還在少數,絕大多數人要么是被震得五臟六腑破碎而死,要么是被燃起的火海硬生生地燒死。
因為扶桑乃是海中島國,自古以來就地動頻發,所以扶桑的建筑,大多為木質。
戰火一起,很快就會連城一片火海。
原本被少貳賴尚寄予了重望的大宰府城,在大明天軍的進攻之下,僅僅只堅持了半天的時間,便成為了一片不堪狼藉廢墟。
毫無抵抗之力的少貳賴尚,最終只能夠選擇了壯士斷腕,舍棄掉了他少貳氏的封地,率領一部分親信家臣橫渡馬關海峽,逃向了本州島的京都。
隨后的三天時間,大明天軍的兵峰肆虐整個九州島。
失去了大名少貳賴尚的組織以后,九州島的反抗勢力瞬間分崩離析,皆盡被蒙古鐵騎屠戮斬滅。
旋即,大明天軍乘船渡海,沿著西海岸線一路征伐,接連覆滅了長門、出云、石見等國。
攻入石見國的時候,大明天軍的所有將領都驚呆了。
哪怕是常遇春和李察罕這兩位國公,面容之上亦是徹底地變了顏色。
石見國因何得名?那是因為其境內存在著一座肉眼可見的銀礦。
雪白的銀礦石直接裸露于山體表面,甚至連環山而過的河水當中,都蘊含著豐富的銀沙。
此乃是一座豐富銀礦的特征表現,只不過礙于扶桑那落后的采礦技術,所以石見銀山地下的礦脈尚且還沒有被真正挖掘。
這些情況,都是從扶桑人的口中拷問出來的。
大明派遣天軍征伐扶桑,一是在完成周叡的意愿,二則是掠奪扶桑的資源。
結果誰曾想到,扶桑這個彈丸之地,竟然給國朝送上了如此一份厚禮。
要知道征伐扶桑,可僅僅只是國朝戰爭的第一步計劃。
隨后馬踏西方,將周叡的廟宇建立與日月之下的每一寸土地,這才是國朝的最終目標。
上至大明皇帝朱元璋,下至明軍的將校,皆盡以此為己任。
然而發動戰爭又豈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即便能夠以戰養戰,但是必要的軍械裝備還是會被消耗掉掉的。
這對于國朝的財政來說,亦是一重不小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