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手一揮,將那卷經文展開在面前,周叡開始仔細地品味了起來。
整卷經文四四方方,三尺長寬,宛如一副大的字畫。
上面的字跡非常之小,蠅頭小楷,不過卻也非常清晰。
宛若刻刀雕印那般,沒有任何一丁點的模糊之處。
而且這些經文字體十分的有靈性,使人看了之后,有一種這些小字會活動飛起來的感覺。
這經文的字體雖然十分精致,不過周叡卻是并沒有過多關注什么。
此時此刻,周叡的注意力,盡數都在經文中間的那尊佛像上面。
那是一尊金色佛陀,端坐于虛空之中。
重重日月星辰圍繞盤旋在周遭,將光輝都加持在了那尊金色佛陀身上。
這尊金色佛陀雙眼微微閉,盤膝,雙手結印,神態安詳。
不像是大多說寺廟里面的佛像那般威嚴肅穆,反而是透漏出來的是一種親切,熟悉的氣息。
尋常人見得這尊金色佛陀以后,心里面甚至會升起一種感覺,仿佛這尊佛陀就是自己千百是世起源的前生一樣。
這才是真正的佛陀形象,神態和氣質能夠引起常人的共鳴,擁有著自身成佛的禪機意境。
佛宗的教義,講究一個眾生平等,世人皆可成佛。
因此真正的佛陀形象,決然不是什么威嚴震懾,而是那種使人得見以后,便立刻能夠煥發出心中的佛性才對。
不過這佛陀形象雖然親切善人,但是對于身為仙域之主的周叡而言,自然無法影響到他分毫半點。
周叡直接忽略掉了佛陀所想要傳遞表達的佛性禪意,轉而以他那近乎于仙識的恐怖神念,透過表象去堪破那《彌陀經》核心的立意根本。
至于《彌陀經》內所記載的修行秘法,周叡更是看都沒有去看一眼。
“凡塵俗世如同苦海那般廣浩無垠,而人之身軀體魄則是渡船,神魂念頭便是駕馭船只的掌舵者。
想要超脫苦海,登臨彼岸,就必須要建造一艘足夠結實穩固的船只,這便是此方世界的人仙武道之法。
而舍棄掉船只,選擇以強大健壯的神魂念頭直接游過苦海,這便是此方世界的神魂修行之法。”
周叡微微一笑,他對于此方世界的兩大類修行方式,徹底地有了一個明確地概念認知。
“只修命,不修性,此乃是修行第一弊端。
但是修性不修命,最終也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罷了。
性就是心性,是神魂念頭,命則是生命,是肉身軀殼。
此方世界的修行方法雖然頗有奇效,可終究是走錯了路啊!”
思及此處,周叡也不由得搖頭一笑,出聲感慨道:“性命雙修方才是正道!”
放眼混沌海萬般世界,乃至是晶壁系,修行之法萬變不離其宗。
想要真正地超凡脫俗,長生久視,甚至于是不死不朽。
無論是何等修行之道,最終倒要落在精氣神三者之上。
‘精’是肉身軀殼,‘氣’是元氣力量,‘神’是靈魂神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