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成本很高,電費也很高。
主要就是這幾方面。
除此之外,就是美術團隊的設計成本,想要完成一個鏡頭,艾小米得把這個鏡頭完全拆分出來,要精確到每一幀,然后交給不同的美術來進行渲染拼接……
整個過程是非常精細化的,而且需要的時間很多。
最終制作完成——
一部電視劇,12集,每集一個小時,加起來總共12個小時的時間。
特效鏡頭在其中的占比很少,加起來估計還不到半個小時,可是花費了2000多萬的制作費用。
如果不是因為沒錢了,艾小米其實很想把CG占比提升到40%以上。
……
不得不說,艾小米真的是個奇葩導演,她拍攝電視劇,根本就不用有名氣的演員,如果不是因為男主角陳昆是曹老板欽定的,她可能最后為了電視劇出來的效果連陳昆也不想請。
自從金粉世家過后,陳昆的片酬暴漲,現在漲到了一集15萬的程度。
也就是說,12集的拍攝,陳昆一個人要卷走180萬。
一般上線演員的片酬有兩種計算法,一種是按集數計算,雙方協商好后根據演員在劇中所飾演角色的集數,每集出場至少五場以上計算為一集。
每集多少錢,然后按照集數*每集片酬給到演員。
像陳昆這種,就得支付12*15=180萬。
在04年的時候,這個片酬已經算比較高的了,如果沒有金粉世家帶火的話,陳昆的片酬比這個還要低一些。
去年一線電視劇演員,最高也就差不多七八萬一集,陳昆已經算是這里面價碼比較高的了。
未來演員的片酬會漲到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
除了按照集數進行計費之外,另一種是以打包的形式商榷片酬。
也就是制片方先讓演員看完劇本,告知在劇中所飾演的角色,然后雙方就這個角色以及保證在多長時間內將他所飾演的角色戲份全部拍攝完成,這一切的參與活動總共付給演員多少片酬就可以了。
當然還有很多原因無法正常計費,如人際關系、政治關系等因素。
影視劇拍攝完成后進入剪輯階段,剪輯師根據原劇本的故事順序及導演的要求進行技術性剪輯,每一分鐘都是由若干個非連續性拍攝鏡頭的組合,所以每個人物在每集中出現的時間長短并不代表他所付出的實際勞動。
有可能主角來拍攝了兩天,但是鏡頭可以剪出來填滿整個劇情,那么他可能花費了2天時間,就能拿到整個電視劇集數的錢。
……
所以說艾小米真的是個奇葩導演,或許是因為游戲做多了,時長上總覺得超過10個小時以后的體驗就比較差。
跟她合作過的演員們表示以后都不想拍艾小米的戲了。
為什么?
因為你最后拍攝出來的電視集數越少,演員們拿到的報酬就越少。
連陳昆的經紀人都說,像艾小米這種拍法,以后誰都不想跟她合作,早知道當初就簽買斷制的,還能拿不少錢。
如果不是看在單集給的酬勞比較高的份上,人家根本不就愿意接這種新人導演的戲。
現在簡直后悔到要死。
不但演員們覺得艾小米是個奇葩,電視臺也覺得她是個奇葩。
現在所有電視劇制作,都在往長了做,少則3、40集,多則50、60集,甚至還有像《外來媳婦本地郎》這種拍到1000多集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