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世當中,曹陽是最先提出微信這個概念的,但是前世是張曉龍提出來要做這么一個東西。
說起來也很符合企鵝的微創新傳統,因為在微信出來之前市面上還有一個叫做飛信的手機聊天軟件。
至于張曉龍家里面是不是有老人,是不是根據老人的需求來做的這些功能,曹陽已經不可能知道了。
小馬哥繼續做著內部演講:
“其實根據我們的調研結果發現,
人是懶惰的。
很多人都懶得去思考一個產品該怎樣用,如果你提供給他們的功能太豐富,導致需要學習的內容過多,那么這樣的微信產品無疑是非常失敗的。
我們做了很多測試,到現在這個版本已經變得相當簡潔了,界面當中需要學習的內容其實并不復雜。
我們的自我要求是,如果用戶們沒有在短時間內就能弄明白的,而需要文字來解釋,這樣的功能就沒有必要加進來。”
“人是跟風的、別人都在用,群體智商低于個體智商,人沒有耐心,人不愛學習,偉大產品應該滿足人的情感需求、滿足人性貪嗔癡。
不要改變人們的常識習慣,要設計時順應日常習慣。”
事實上曹陽當初給他們提出來做微信這樣的產品,也只是遵循著前世的基本設計和功能,沒有想到他們能想出這么多內在的道理。
其實小馬哥在會議上總結起來就這么幾點:
做好微信的前提,一定是對人性的充分了解。
然后群體心理其實比個體心理更重要。
或者說研究個體心理只會讓你陷入一個無窮無盡的痛苦掙扎的過程當中,因為世界上沒有愛好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正所謂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你也不可能說一個產品就能滿足每個人的需求,那樣只會讓你陷入一個奇怪的漩渦當中無法自拔。
當你把群體心理作為一個單獨的研究對象時,一切都比較好解決了。
……
然后除了最基本的通訊功能之外,這一次小馬哥還展示了一個新功能,叫做二維碼識別和支付。
二維碼在1994年就被日本公司DensoWave的騰弘原發明的,但是這個技術一直都在沉淪。
前世直到凌空網創始人徐蔚在2011年的時候發現了其實二維碼很好用,并于2011年申請了相關專利,隨后將這個消費級的專利授權給其他公司。
二維碼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間的、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圖形;
想想科技的進步還真的是快啊。
前世要到2011年才會在中國開始推廣的二維碼技術,沒有想到在2008年年底就成功上馬了。
不過這也是一種必然,如果科技沒有被加速,那么曹陽的到來就沒有意義了啊。
博米公司的智能手機,帶動了一個龐大的市場,除了相應的供應鏈提前之外,相應的軟件技術也得到了大規模的提升。
二維碼本身不算是什么新鮮玩意兒,只不過之前沒有被人重視而已,現在因為博米公司要開發微信和微信支付功能,所以二維碼才提前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當中。
……
現在博米的微信功能不但添加了二維碼識別和支付,而且博米公司拿到支付牌照比想象當中的要輕松得多。
這也多虧了博米有著國家注資的背景在里面,選擇香江上市無疑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