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理解了徐溥和李東陽為何會支持張延齡提前結算,感情是他們從市場行情分析,未來鹽引和官鹽價格還是要繼續下跌的,那不如讓張延齡趁著鹽引價格還高的時候,就讓他從市面上購買鹽引歸還戶部。
這樣張延齡就不會賺太多,另外還把五萬貫捐贈給朝廷,張延齡的利潤就少到可憐……
簡直是無懈可擊。
張延齡笑道:“多謝兩位閣老理解,那臣就奏請陛下,懇請陛下同意此事。”
朱祐樘皺眉道:“延齡,你真的……朕都不知該說什么好。”
張延齡道:“臣只是略盡勉力,也不求諸位同僚一起捐贈,臣難得還有點家產,只要以后臣再做了什么不容于他們的事,他們能少說兩句話便好,就當是臣為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為贖罪。”
朱祐樘盡管覺得很對不起小舅子。
但現在朝廷的確是缺錢的,這五萬貫的確是能幫他的大忙。
“那朕就理解你的心意,將來戶部寬裕了,朕也會想辦法填補你……”朱祐樘言下之意,用也不白用你,將來或許還會再還給你。
張延齡是缺五萬貫的人?
他只是想以此來收買皇帝,讓文臣閉嘴,更重要的是提前把借鹽引的事給清算。
因為他知道,現在鹽引和官鹽價格下降,原因在二。
一來是因為之前徽商鹽引囤積很多,在被他打壓之后都在大批出貨,使得市面鹽引太多無人問津價格自然就低,徽商明知會虧本還是會賣,就在于他們知道政策上已經不支持他們,繼續把鹽引壓在手上只會成為廢紙,由不得不賣。
二來,就是因為如今正是各鹽場夏季出鹽的時候,加上職權的庫存,有大批的鹽可兌。
等入秋之后,徽商的鹽引出到差不多,鹽場的庫存鹽也差不多兌完時,鹽引和官鹽價格還不上漲?
張延齡要趕緊把戶部押著的家產和賣鹽引的錢拿回來,從市面上購買了鹽引還給戶部,這樣他的可操作性又大了很多。
可惜這群文臣,還以為他因此虧一大筆,為了讓他虧欠,甚至連所堅持的原則都不顧,說得還義正言辭,好像是事急從權可以通融。
張延齡暗忖。
一群不懂市場經濟的腐儒。
“那臣回去之后就會跟戶部完成鹽引的交接之事,在十日之內就會把購買鹽引之后,所剩余的錢財中,拿五萬貫還給朝廷。”張延齡拱手道。
在場的一些文官又在打算盤。
知道你小子未來要從市面上大批進購鹽引,我們還不趁機好好發個財?
趕緊先囤一批鹽引,讓你在市面上找不到太多鹽引,我們再通過中間商高價賣給你……讓你之前賺到盤滿缽滿,這次讓你一波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