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沒好氣道:“皇后你沒聽出來,是太子他在胡鬧,裝病不想來讓朕考校他?”
張皇后驚訝道:“不會吧?”
朱祐樘指了指小太監道:“你去見太子時,太子在作何?他臉上可是有生病的樣子?”
小太監哪敢管這種事,只能硬著頭皮道:“奴婢前去時,太子正在跟諸位公公談國舅爺在西北打仗的事,臉色……奴婢不知,奴婢只聽太子咳嗽兩聲,但太子……好像并無大礙。”
張皇后聽兒子并無大礙之后,才稍稍松口氣。
“再派人去……”
“陛下,您也別勉強皇兒了,皇兒尚未開蒙,若是將他逼得太緊也不好,平時不能守在身邊,讓他一個人去東宮,實在也是苦了他。”
張皇后作為慈母,自然是要為兒子多說話的。
朱祐樘臉色不善,但也沒再勉強。
如妻子所言,兒子現在還只是個孩提,大明的太子出閣讀書一般都要等八歲,到那時也會讓兒子開始旁聽政務,現在也有點揠苗助長的意思。
夫妻二人坐下來,馬上讓人去傳膳。
張皇后問道:“聽說延齡已經多番上奏,說是要回京師來,陛下可有同意他回來?”
朱祐樘不知該如何回答。
在朱祐樘看來,難得小舅子在治軍上有一定的成績,還是不要隨便就召回來,之前在朝堂上問詢,也更多是試探文臣的態度。
“陛下,您不是想讓他……在西北過一個寒冬吧?他自幼身子骨就不是很結實,一到冬天就生病。”張皇后不停絮叨。
朱祐樘點頭道:“其實朕也想讓他早點回來,但總是覺得,西北也不能就這么突然換人,還不知讓誰去接替他。”
張皇后道:“以往西北沒個主事之人,不也沒出大事?或者陛下您看朝中有什么合適的人,直接給換了,延齡回京師,守在母親的身邊,母親才能放心……”
為了表明張延齡回京師的必要性,張皇后把自己的母親也搬出來。
“嗯。”
朱祐樘點點頭。
“陛下,之前跟您說的,跟李閣老女兒的婚事?”張皇后繼續追問。
朱祐樘道:“朕親自跟他說過,還讓禮部的徐尚書去說過,李先生都不為所動,看來真的是太勉強他,朕都不想再把此婚事說下去。”
張皇后生氣道:“又沒說讓李閣老把女兒送到宮里,讓其嫁給延齡,還是做正室,這都算是虧待?他就沒把我張氏一門放在眼里,以往朝中有人參劾我張氏一門時,他也一直都在推波助瀾……”
李東陽沒同意聯姻,張皇后準備翻舊賬。
“皇后不要動怒,回頭朕再跟李先生說說此事,實在不行……換了別家也成。”
“那若是別家也不同意,延齡就只能娶小門小戶的正房回來?”
“這……”
朱祐樘發現自己真是局促,突然好像理解了兒子為何不想來被他考校,自己面對妻子時,也就是相似的窘迫。
“若是他再不同意的話,陛下不妨就多讓幾個人入閣,分薄他們的權力,讓他們知道后果……”
“皇后你別多心,朝中事不是這么來的,朕會酌情跟他商議的,朕也不希望朝中因此出什么亂子,相信李先生也是通情達理之人。”
盡管內宮不能干政,但張皇后可不管這些。
你看不起我張家,我還能讓你有好日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