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閣老,你的意思是說,朕在某些事上……是過于苛責?”
朱祐樘似乎是找到了認同一般,用誠懇的口吻問詢徐溥。
徐溥道:“陛下,近年來華夏大地的地動并不多,連上天都知我大明王朝正迎盛世,若僅僅以目前京師一點小動而令君臣不安,令百姓不安,實在有違圣主治國之道,如今四海升平,百姓更期冀的是能在圣君明主的恩德下自立自強,陛下當不必為一點小事而煩憂,救災之事,臣等自當竭盡所能,讓百姓不受其苦。”
說了半天,都是一些套話。
別說是皇帝,恐怕就連在場的大臣聽了,都覺得耳朵能起繭子。
但不得不說,徐溥的話卻好像非常管用,皇帝之前難以釋懷的暗淡臉色,瞬間有所好轉,就好像皇帝的心結被人打開。
“嗯。”朱祐樘居然還感同身受一般點點頭。
很多大臣聽了徐溥的“馬屁話“,登時覺得徐溥很高明。
感情是你老徐看出來,皇帝其實并不想以此來直接把李廣扳倒,或者皇帝也心存僥幸,覺得地動跟李廣修亭子的事關聯不大,再或者是覺得張延齡是推算出了地動時間故意去“坑害”李廣,總之皇帝不想拿這兩天的京師地震直接把李廣拍死就是了。
你才有這番“慷慨陳詞”,既安慰了皇帝那受傷的心靈,又保證了我們大臣的利益——
那就是不讓張延齡那王八蛋回京師來繼續禍害我們!
要不怎么說你老徐能當首輔呢?
“可是……”
朱祐樘頓了頓,突然話鋒一轉道,“若如今上天已有警示,朕仍舊無動于衷,不將萬歲山上的毓秀亭拆除,反而繼續修建……是否非要逆天意而為?”
一番話,又說出皇帝心中的矛盾和糾結。
一邊心存僥幸覺得兩件事沒有聯系,卻又怕兩件事本就是密不可分,上天都警告你了,你還死不悔改,下一次上天可就不會給你來客氣的。
徐溥沉聲道:“此事陛下當問主持修建毓秀亭之人,看他的意見如何,陛下再做取舍也不遲。”
“哦?’
朱祐樘也是一怔。
徐溥的意思,是讓他去問問李廣的意見。
其實有心人也能聽出來,這是徐溥推諉和轉嫁矛盾的方法,顯然徐溥自己,包括背后的文臣,也不想在毓秀亭的事上過多糾結。
若是建議皇帝把亭子拆了,以后是沒有地震了,皇帝也不會感激這些大臣的“直諫”,長久之后還會怨恨大臣干涉皇宮中事;若拆了亭子再發地震,那建議拆亭子更是令建言者無地自容。
至于建議不拆……
回頭不發生地震則好,若真發生,誰建言死都不足以贖罪。
徐溥這算是一推六二五,事不關己,管你皇帝作何取舍呢,反正我代表文臣也是好話說盡,剩下就靠皇帝您自己的領悟力。
朱祐樘又沉默半晌之后道:“有關賑災事項,繼續吧……”
這意思是,有關毓秀亭的事,探討到此告一段落,他可能是真的想回去問過李廣之后,再做定奪。
……
……
就在朝議進行時。
此時皇宮里煉丹房里的李廣,也如熱鍋上的螞蟻。
這兩天皇帝就沒召見過他,更令他寢食難安,最重要的是他曾信誓旦旦跟皇帝說,京師一定不會發生地動,本來就覺得很不靠譜的事,地動這種事,很多人一輩子都遇不上一次,你張延齡居然說地動就地動……你不會把自己當老天爺吧?
可事情就是這么玄妙,居然張延齡剛走,地震他就來了?!